产品经理面经(1)
今天开一个新的栏目,是关于产品经理方面的。产品经理这个岗位每年的需求都是不少的,尤其是近年来AI的兴起造就了产品经理与AI方面深度融合从而催生了“AI产品经理”这种类型的岗位。具体数据如下
-
总体规模:
- 2020 年:受疫情影响,需求收缩至约28 万个(智联招聘数据)。
- 2021-2022 年:随着互联网行业复苏,需求回升至35 万 - 40 万个,年增长率约 15%(拉勾网《2022 年互联网人才白皮书》)。
- 2023-2024 年:AI、大数据等技术驱动,需求稳定在42 万 - 45 万个,其中AI 产品经理、数据产品经理等细分岗位占比提升至 30% 以上(艾瑞咨询《2024 年数字化转型报告》)。
-
行业分布:
- 互联网行业:占比约 55%,集中在电商、社交、内容平台。
- 金融科技:需求增长最快,年复合增长率达 25%,侧重金融产品设计与风控(猎聘《2024 金融科技人才报告》)。
- 人工智能 / 大数据:需求占比从 2020 年的 8% 升至 2024 年的 18%,聚焦 AI 产品落地与数据中台建设(BOSS 直聘数据)。
所以我做了几篇关于产品经理的面试题,供大家借鉴,我会采用如下的格式进行书写方便大家进行理解
1.问:
“问题”
解析:
2.答:
下面我们开始今天的面试(面试分为通用性问题和其他类型的问题):
通用性问题:
1.问:您好,请做一下自我介绍
解析:
面试官的角度出发的话,就是简单的字面意思,需要你做一个自我介绍。时长控制在3-5分钟即可。
注意,你面试的是产品岗,是做产品人的而不是其他的岗位,回答自我介绍的时候必须紧扣“产品”理念,不要出现“驴唇不对马嘴”的情况。
更重要的是:面试一般都是有印象分的,自我介绍答得不理想可能你在面试官那里整体的印象就会变差,不能说让面试官戴上了“有色眼镜”但是也也差不多了,我的建议是最好在自我介绍的环节表达的干练一些,紧扣产品思维,让HR上来能对你有个好印象。我这题提供了一套答题模板可以进行参考。
(1)我是谁?叫什么、来自 哪个大学、专业是什么,一句话足矣;(2)我能够做什么?会哪些技术、会用什么软件;(3) 曾经做成过什么?做过哪些项目、组织过哪些活动、多少场晚会,规模大小,尽量用数字说明 ;(4)希望做什么?未来的规划,要表现出加入这家公司的渴望度;(5)结束语,谢谢面试官 。
答:
面试官您好,我是来自XX学校的学生XXX,大学期间所修的是XXXX专业,曾在大学期间担任过XX等职务。对于产品岗位,我能够熟练的分析各方提出的需求,会使用形如Xmind、PowerBI等软件对需求进行整理和排序,也会使用原型绘制工具Axure、figma、即时设计等等软件绘制原型图,实现原型的交互等。曾经使用原型软件绘制了关于XX的原型图,覆盖到了XX人,收集了XX人的需求并做分析,产品迭代了X次。基本上做到了产品的全流程跟踪并产出需求文档,同时我对AI+产品也有一定的了解,可以做到AI与工作的深度融合,例如使用AI对需求进行价值评估,需求与成本的分析、AI制作竞品分析文档、AI分析产品的商业价值以及AI对产品上线后的一系列的数据的分析等等。未来我希望能在产品的岗位上深耕,在3-5年内先做到中级产品经理,5-10年内全力做到高级产品经理,希望我的能力能在贵公司大放异彩,希望贵公司能给我一个施展的舞台,谢谢面试官,我的发言结束。
上述的发言基本上能让面试官从专业、经验、项目、未来目标等多个方面对你进行一个基本的了解,发言的内容也是紧扣产品这条线,最起码算是合格,印象分也不会掉。
2.问:为什么做产品经理
解析:
这也是面试产品岗被问的最频繁的问题,面试官起码要知道你来干产品的初衷是什么而不是一拍脑门的临时起意,这道题看起来简单但是万万不能敷衍,要让别人知道你就是做产品的这块料。虽然我们都说产品岗相较其他岗位好进,但是不意味着人人都能胜任!面试官问你为什么干这个无非就是想了解你的兴趣、性格、对岗位的认识,但是你肯定不能说“我的兴趣是产品经理”,没人天生就是产品经理,而是你发现你走产品的路比较合适,为什么发现合适?而这个“为什么你干合适,别人干不合适”,就是答案,要点是大的有条理,3-5分钟即可,从兴趣、性格、认识出发简单聊聊即可,最好有例子支撑。
答:
第一,我比较喜欢做一些设计和规划,喜欢研究产品;在早些年前我就着手设计了XXX的XXX,包括XX,也包括XXX都是我做的产品。XX期间我又设计了两个APP的原型图,一个是关于XXX原型图、另一个是关于XXXX的原型图设计,这个原型图覆盖了桌面端和移动端,角色分为了XX、XX等。所以我认为在做产品经理这一个方面兴趣是结果和行为的导向产生了这一方面的兴趣才能一步一步的驱动着我继续往产品人的方向走。
第二:我认为性格就是比较开朗的,如果从事产品相关的岗位,我能很好的对接各方资源,例如利用我的专业技能对接coding岗位、包括之前有一部分的设计经历等等,无论是对外部的目标群体的需求、还是对内部技术团队,我都能做到沟通层面的“0负担”
第三:我认为产品岗是具有挑战性的岗位,在产品岗位上能够锻炼自己的能力,包括收集需求分析需求到原型图的设计到项目管理的层面,以及产品上线之后运营阶段数据层面的分析(例如
产品投流哪条流量爆了,爆点在哪里;新产品上线之后或者迭代后的DAU变化、用户留存率的变化,NPS等等,或者从商业角度出发对产品的盈利方式的分析以及产品的GMV分析等等我认为都
是非常锻炼产品人能力的)。所以一是因为我有能力,二是因为我有兴趣,这两个大的方面结合促成了想要去做产品岗的决心。
3.问:你对产品经理有什么认识?
解析:
很简单,HR想要让你对产品经理的核心工作和能力进行回答,这时我们可以从理念原则、核心工作流程、能力体系构建三大维度展开。理念原则表示你做产品的“产品观、用户观、岗位观”;工作流程表示你对产品业务线的全流程的理解,一个产品从用户需求产生到产品落地上线,产品经理在这个阶段是总负责人;能力体系构建则说明你从在全流程的这个过程中你会的技能(包括软件、代码能力或者你的为人处世的风格、性格等等方面)
答:
第一,是以用户为中心,产品经理要始终以用户中心,解决用户问题,实现用户需求,注重用户体验;
第二,是需求管理,产品经理是需要采取合适的需求管理方法和竞品分析的方法,快速迭代产品,以适应市场变化;
第三,要数据驱动,我们做产品设计,要以数据为导向,通过数据来验证假设,衡量产品表现;(就比如一个APP在迭代的新功能模块设置满意度评级,用户只需要点等级和提交即可,使用起来方便,我们产品可以根据用户的评级进一步的进行优化产品的功能细节)
第四:产品经理是需要掌握跨职能协作技巧的,对接人太多了,对内我们有业务岗和上司老板、对外我们又面向了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用户,如何把整个全流程跑通、如何针对不同的人的不同的沟通方式这个度需要我们去度量。
最后,我认为产品经理也同样需要技术思维,用户提出的所有的需求我们不能“太上心”,也不能太不上心,有些需求确实可以设计,成本和工期也合适,有些需求就是天方夜谭根本不可能或者工期不允许。这就需要我们面对需求的时候去把需求转换成产品的可实现的功能点。
4.问:你觉得产品经理的核心工作和能力是什么?
解析:
核心工作就是在产品经理的所有的工作范围内的最高的优先级,最核心的工作其实就是需求分析,其他还有前期项目规划、需求调研、竞品分析、需求文档等物料输出、组织需求评审、上线跟进、收集用户反馈、市场运营等。
能力:
能力不能只围绕着需求来,虽说最核心的需求就是需求分析能力(核心工作是需求,能力围绕工作范围来,HR也不想找一个能力与工作不符合的人),但是其他的比如换位思考(这里最好举个例子)、大局观、逻辑思维、沟通、软件文档、业务知识储备、创新、实施运营、项目管理、技术思维同样不能缺少,回答的时候要入细节,谈高度而不是泛泛而谈!
答:
我理解产品经理的核心工作是 “从用户需求到产品价值的全链条落地”。一方面要深入用户场景,通过调研访谈、数据分析挖掘真实痛点 —— 比如整理用户差评,发现 “XXX” 是高频问题,进而推动某 APP 流程简化,用户完成率提升XX%。另一方面需要平衡各方诉求:对业务和老板,要用 ROI 测算等方式把需求转化为商业价值(比如说服优化后台系统时,用未来 3 年效率收益证明投入必要);对开发团队,要拆解需求颗粒度、明确技术边界,避免 “拍脑袋” 提需求(曾用 Jira 拆分 15 个开发任务,让技术团队清晰排期)注重防止需求蔓延的成本溢出问题。上线后还要盯着数据迭代,像之前做的电商活动页,通过 A/B 测试发现新布局让用户停留时长增加 23%,及时优化后复购率涨了 15%,这整套 “洞察 - 落地 - 调优” 的闭环,就是产品经理的核心任务。
能力上,需求分析是一切的起点,但光会分析还不够,得能 “把事推动起来”。比如面对老年用户设计功能时,我会刻意模拟他们的使用场景 —— 视力不好就放大字体,操作不熟练就减少跳转,最后观察优化后的版本留存率,这靠的是换位思考的同理心。
跨部门协作更像 “打配合”,开发说需求实现周期长?那就先做核心功能、二期再补细节,用甘特图把分工列清楚,例如协调团队多少天内天做完 ToB 产品核心模块,靠的就是这种 “把大目标拆成小任务” 的落地能力。另外数据和技术也得懂点皮毛:自己会用 SQL 拉用户行为数据,跟算法团队聊推荐系统时,能快速理解 “协同过滤” 原理,不至于鸡同鸭讲。总结下来,产品经理得是 “用户的代言人、团队的粘合剂、数据的把关人”,既要能钻到细节里揪痛点,也要能站在高处看整体,带着大家把事做成。
目前暂时先聊这些吧,后面肯定还有数据好的话持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