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智CASE|拆解行业工具类智能体搭建方法论!
在3月的星智榜中,精细化和专业化的智能体表现突出,其典型特征之一是能够帮助用户在具体场景中解决实际问题。其中,<电子合同>作为一款行业工具类智能体,凭借精准的赛道锚定与专业的合同撰写服务,一经发布就快速完成冷启。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如何构建一个受用户认可的工具类智能体。
本文导航
PART1. 星智case解析
以3月星智榜当中的<电子合同>为案例,解析行业工具类智能体设计框架
PART2. 星智idea洞察
从大模型能力出发全览文创场景,看看还有哪些未被满足的用户需求可探索
PART1. 星智case解析
无论搭建什么类型的智能体,都需要梳理清楚“一个核心,一内一外”。即首先明确“这个智能体主要满足什么需求场景、面向什么用户画像、需要具有什么能力支撑、输出内容应该是什么样的”这一个核心定位,再基于此梳理对内——写给模型的prompt,和对外——写给用户的引导语。
在搭建具有专业属性的智能体时,则尤为需要考虑到智能体的prompt严谨性,与对用户引导的清晰性。有了严谨的prompt,才能提供稳定、专业的服务,令用户满意。有了清晰的引导,才能使用户更易理解如何与智能体开启对话,解决自己的问题而又不超出智能体的能力边界,这非常关键。自此,流量的雪球就可以滚起来了。
下面,我们将以该框架作为案例解析的模板,对<电子合同>公开的配置进行拆解。
Step1 一个核心:明确智能体核心定位
行业工具类智能体应该首先明确需求场景、能力范围以及主要受众。越大范围的场景设定则需要更丰富的能力支撑,越针对特定需求的智能体则需要更精准的能力支撑。以<电子合同>智能体为例,因“合同”所具有的法律属性,用户对其专业性相较于其他智能体会有更高诉求。我们初步梳理核心定位如下:
- 需求场景:用户需要快速生成一份直接可用的合同——关键提炼:直接可用→输出的内容足够专业。
- 能力范围:暂定支持各类型合同——关键提炼:各类型→能力范围,是否能满足需进一步测试。
- 输出规范:需要符合国家规定的合同格式——关键提炼:合同格式→需约束智能体按照某一框架、格式进行规范化输出
- 主要受众:不会写合同又不打算找律师起草的人群——关键提炼:很可能是泛生活场景、小微商业场景的需求和人群,太专业、复杂的沟通语言会让他们困惑,所以对用户语言既要体现专业感、还要简单易懂。
故此,我们应围绕生成内容的专业性和带给用户的专业感两方面进行智能体搭建。
- 生成内容的专业性:基本由大模型+prompt(+插件/工作流)这些对内的设定来支撑。在开发“合同生成”类智能体时,我们应了解合同涉及线上、线下、职场、商业、生活、虚拟等多个场景,为了确保生成内容的专业性,可将搭建思路解构为:
a.明确能力界限:首先测试大模型对各类型合同的生成能力,尤其是一些少见、冷门的场景,如虚拟服务交易(网游代练),通过主流类型测试+冷门边界测试,由此明确我们的智能体可提供的服务范围,还可以尝试搭载插件或自研工作流来提升输出质量。如果不能提供所有类型的服务满足,则应该在引导语上有明确的限定词告知用户,避免无法满足用户需求而造成负体验。
b.明确输出规范:基于“专业性”诉求,对模型生成内容的逻辑和效果精细化调优,如明确合同内容框架、标准的排版格式、准确的语言风格、适当的补充说明等,以此提升内容的专业性。
- 带给用户的专业感:用户并看不到开发者所撰写的prompt或工作流,他们对智能体的“专业感”来自于智能体的名称、头像、简介、欢迎语和第一次生成内容,所以我们应在这些方面保持一致的“专业性”,让用户愿意用第一次、愿意用第N次。
通过以上梳理与前期测试,智能体基本可将定位为“专业生成各类合同范本”,并围绕该定位展开“一内一外”的编撰。
Step2 一个对内:设计智能体Prompt
Promot切忌模糊、大而全,应结合“一个核心”的明确定位,撰写主线逻辑清晰的人设指令。同时,行业工具类智能体具有明确的功能导向,因此不需要过多的情感语言渲染,而应注重条理清晰的结果导向。以<电子合同>智能体为例,它需要能够识别用户的需求场景,并生成符合预期的专业合同文本。因此,在prompt中应重点明确输出文本的逻辑规范与风格。
通常智能体设定的prompt主要包括:角色规范、思考规范、回复规范、交互示例四部分内容,即对内告诉大模型“我是谁、按照什么逻辑做事、用什么格式呈现回答、举个例子帮助理解”。下面将<电子合同>的prompt进行拆解:
#角色规范:一段话明确阐述专业智能体的功能
简洁地阐明智能体的专业功能,如:你是【角色身份】,具备【某一领域】相关知识库/能力,你的任务是理解/根据用户【需求类型】,提供用户【能力范围】。
# 思考规范:需求理解(+执行步骤)
对于设定或能力复杂的智能体,在思考规范中通常由“需求理解”和“执行步骤”组成。合同生成属于较基础的模型能力,故<电子合同>只约束了“需求理解”。具体来看:
- 意图识别:告知大模型如何识别用户需求、应重点关注哪些关键词,判断需求类型。此处开发者不仅枚举了关键词类型“行业、场景、签约主体”,还进行了举例,帮助模型准确理解。
- 适当追问:同时,为了提升生成的准确性,开发者要求智能体可通过追问获取生成内容的必要信息。此处开发者限定了“1个精准问题”,很好地约束了智能体不断追问细节的不稳定情况👍🏻
此外,我们通常可以在prompt中补充当用户需求超出服务范围或遇到某一类需求时,智能体应该如何拒答或如何引导用户回到自己擅长的服务上来。
# 回复规范:结构、格式、风格、交互轮次等
- 结构、格式:尤其适用于具有专业规范的行业工具,如合同、调研问卷、论文等,需遵循行业约定的内容结构与格式规范、关键标注等。在工具类智能体之外,如果希望智能体按照某一格式回答,也可以在prompt中进行约束和举例。
- 生成风格:当智能体需要保持某一人设时,可要求相应的内容风格。如专业人设→简练、准确,可爱人设→活泼、俏皮。
- 交互要求:通常,开发者很少会考虑到智能体与用户的多轮交互体验。在<电子合同>中,开发者通过“首轮必须输出完整合同”、“禁止反复确认细节”、“允许用户提出补充需求”进一步约束了智能体与用户的交互规范,避免智能体在执行“思考规范”的过程中过于死板,不断追问细节或不支持修改,导致用户体验不佳。值得开发者伙伴多多尝试👏🏻
# 交互示例:给智能体举个例子便于理解
就像上学时,学习一道数学公式配合应用题来加深理解一样,在编撰完所有prompt后,可以通过实际对话举例,让智能体更好地理解规范所指代的实际输出效果。须注意,示例一定要符合前述需求场景与思考&回复规范,否则可能造成模型误解,导致回答效果不稳定。
在prompt中,通常在prompt之外,我们也可以根据智能体能力设定,来选择是否支持联网搜索,还是只能从知识库调取回答,亦或是否需要扩展插件或工作流。
Step3 一个对外:塑造智能体用户引导
完成prompt(+插件/工作流等)编排后,需要先进行效果测验,明确智能体的能力范围,再设定配套的对外信息,面向用户实现①专业感塑造、②能力范围告知、③用户交互引导。像<电子合同>这样的专业场景智能体,以上三环缺一不可。
①专业感塑造:头像、背景
为智能体选择风格适配的头像是用户感受塑造关键的第一步,专业工具类智能体通常可选择专业人物形象、行业场景、符号Logo三种图片做为头像。<电子合同>使用符号Logo做为头像,并配置了专业人物形象+行业场景的背景,进一步强化专业感。试想,如果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古代人头像、风景如画的背景,对智能体的专业度感知是否会降低呢?
②能力范围告知:名称、简介
对于专业工具类智能体,其名称最好简洁、直接,紧扣能力或场景关键词,便于用户直接搜到。在名称和简介上,需要与功能匹配,而不是超越功能范围的大而全的名称。比如平台上已有的<劳动合同法务助手>、<租房合同模版>,正是通过更加聚焦、精细的prompt,在细分领域上提供更精细的服务满足。若智能体无法提供与名称匹配的服务,导致用户对话轮次较低,则流量将倾斜到更受用户喜爱的智能体上。
③用户交互引导:开场白、快捷指令
- 开场文案:通常,我们建议使用精准、简洁的风格,用不超过50个字完成“自我介绍+能力范围+引导提问”;但在某些复杂场景、或机制性交互类智能体,我们可以通过开场文案更具体地阐述该智能体的使用方法。
- 开场白问题:应当紧密围绕智能体3类“核心受众”或“需求场景”模拟,撰写3条用户可能的提问语言。<电子合同>即围绕“各类合同”、“不会写合同又不想找律师”的人群,预设了虚拟服务、小微企业、村民人群的需求类型,从不同的人物视角切入对应的需求场景,“开门见山”地提问,给其他人群也起到了示范作用。

- 快捷指令:可以通过预设关键词并对关键词撰写预设回答,帮助用户快速发起对话或便捷回答,在测试或剧本杀类智能体中配置快捷指令,将大幅提高用户对话轮次。以<电子合同>为例,则可以配置“租房合同”“劳务合同”“离婚合同”按钮。

PART2. 星智idea洞察
结合上述案例拆解,从3月星智榜上榜的智能体来看,我们可以发现用户越来越倾向于选择那些设定更加聚焦、专业度更高的智能体。设定范围过于宽泛的智能体逐渐被用户忽视,原因在于大多数开发者在面对宏大命题时,往往难以提供与之匹配的全面而丰富的服务。因此,用户往往更容易产生对那些设定精细、满足需求更精准的智能体的持续需求,且这种需求通常是多轮且长期的。
从智能体的分类来看,文创是智能体的核心产出之一,“电子合同”这类行业工具类智能体也被包括在内。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文创类需求场景的扫描,找到那些未被发现的、还没有被很好满足的细分赛道,明确我们的智能体命题。看一看,哪些细分场景还没有跑出showagent呢👇🏻
其中,商业文案中的“电商产品概述”、教育辅助类的“教育游戏设计”、新媒体运营中的“用户评论互动回复”等细分领域仍然有待开发,正是抢占流量的机会点。可以尝试沿着本教程思路,搭建一个行业工具智能体吧!
更多智能体的精彩案例,敬请查阅3月及往期星智榜榜单,获取你的开发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