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JAVAEE(网络原理—UDP报头结构)

我们本篇文章要讲的是UDP的报头结构以及注意事项。

下面呢,我先说一下UDP是什么?

1.UDP是什么?

UDP是一种网络协议。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为了使不同设备之间能够准确、高效地进行数据交换和通信,而预先制定的一系列规则、标准和约定。这些规则涵盖了数据的格式、传输方式、错误处理、连接建立与断开等多个方面。就好比人们交流需要遵循一定的语言语法和交流礼仪,计算机之间通信也需要遵循网络协议。

在JAVA里面和UDP相对应的还有一个协议是TCP。

2.TCP和UDP协议的特点:

1.TCP:有连接,可靠数据,面向字节流,全双工。

面向连接 :在发送数据前需要先建立连接,传输完成后需要断开连接,确保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可靠传输 :通过序列号、确认应答、重传机制等保证数据能准确无误、按序到达接收端。

面向字节流 :数据以字节流的形式传输,接收方需要自己处理字节流的边界问题。

2.UDP:无连接,不可靠数据,面向数据报,全双工。

 无连接 :发送数据前不需要建立连接,直接发送数据报,因此传输速度快。

 不可靠 :不保证数据能准确无误、按序到达接收端,可能会出现数据丢失、重复或乱序的情况。

 面向数据报 :数据以独立的数据报形式传输,每个数据报都包含完整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等信息。

 下面呢我们谈论的UDP协议是在网络传输信息的传输层。

3.UD协议端格式分为什么。

UDP协议端格式主要分为一下五种:

1.UDP报头里面:源端口,目的端口,UDP长度和校验和

2.UDP载荷:就是数据,如果有的话。

下面呢,小编用图片给大家说一下:

注意事项: 

1. 在上述UDP报头中我们每一个结构都是两个字节,就是16个比特位。

2.UDP长度:表示整个数据报(UDP首部+UDP数据)。

 3.校验和:用于检测 UDP 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是否发生错误的字段。就是我们在传输数据的时候,发送前我们对数据的长度进行一个遍历相加,之后等我们发送过去之后我们还会再次进行数据长度的计算,之后比较前后两次的长度和是否一样,要是一样的话,我们就判断没有发生错误;要是不一样的话,我们的接收方就会选择丢弃这个数据报。 

4.源端口和目的端口就相当于我们快递里面的发件人和收件人。谁发的要发到哪里去。

5.UDP传输的醉倒长度是64k(包含UDP首部)。

相关文章:

  • 一个 CTO 的深度思考
  • Vue+Notification 自定义消息通知组件 支持数据分页 实时更新
  • pycharm中怎么解决系统cuda版本高于pytorch可以支持的版本的问题?
  • 【Linux篇】探索进程间通信:如何使用匿名管道构建高效的进程池
  • 洛谷P3373线段树详解【模板】
  • 如何优雅地为 Axios 配置失败重试与最大尝试次数
  • 掌握 MySQL:从命令行操作到数据类型与字段管理
  • Windows上安装FFmpeg的详细指南
  • 树莓派超全系列教程文档--(33)树莓派启动选项
  • Git 中修改某个特定的commit提交内容
  • JMeter介绍
  • C++按位与()、按位或(|)和按位异或(^)
  • PG数据库推进医疗AI向量搜索优化路径研究(2025年3月修订版)
  • 英语四级翻译题练习文章示例
  • Sentinel源码—5.FlowSlot借鉴Guava的限流算法一
  • (03)Vue的常用指令
  • 树莓派5-开发应用笔记
  • c++_csp-j算法 (1)
  • 【Android面试八股文】Android应用进程的启动流程【二】
  • 在服务器上部署MinIO Server
  • 视频·世界读书日|王弘治:信息轰炸也会让文化体力透支
  • 李公明|“小时光”与大时代中的地铁阅读者
  • 降低血压可减少痴呆症发生风险
  • 5旬辅警30余年前被人顶替上中专?河南沁阳:基本属实,将依法处理
  • 对话地铁读书人|财务管理孟先生:老婆让我看《三体》
  • 讲座|在数字化时代,“记住”到底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