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进程管理
一、实验目的
1、学会使用VC编写基本的Win32 Consol Application(控制台应用程序);
2、通过创建进程、观察正在运行的进程和终止进程的程序设计和调试操作,进一步熟悉操作系统的进程概念,理解 Windows 进程的“一生”;
3、通过阅读和分析实验程序,学习创建进程、观察进程、终止进程以及父子进程同步的基本程序设计方法。
二、实验内容
1、 实验原理
使用控制台应用程序;创建子进程并多次启动,打印显示它的系统进程ID和进程列表中的位置;利用互斥体来同步进程之间的工作,使其共享信息并执行任务。
2、运用的理论知识及算法
实验代码包括但不限于CreateProcess()、CreateMutex()、OpenMutex()、ReleaseMutex()、WaitForSingleObject()等。
3、程序流程图
4、步骤和方法
(1)任务一:编写基本的 Win32 Consol Application
①在Visual Studio 2019中创建一个名为“Windows进程管理”的工程并创建一个cpp源文件,按要求编写程序;
②进入debug子目录,执行编译好的可执行程序,列出运行结果。
(2)任务二:创建进程
①在Visual Studio 2019中创建名为“Win32 Consol Application”的工程及对应cpp源文件;
②运行可执行文件,列出运行结果并开启windows的任务管理器,记录进程相关行为属性;
③修改当前实验代码,将nClone的定义和初始化方法按题目给出的修改方法进行修改,并重新编译成可执行文件,重复上一步操作并列出行结果。
(3)任务三:父子进程的简单通信及终止进程
①在Visual Studio 2019中创建一个名为“Windows进程管理”的工程并创建一个cpp源文件;
②根据题目要求完成代码编写并运行当前程序,列出输出结果;
③修改当前实验代码,根据题目给出的提示将代码中字符串child改为别的字符串,重新编译执行,列出运行结果;
④修改当前实验代码,根据题目给出的提示将WaitForSingleObject函数的参数修改,重新编译执行,列出运行结果。
5、关键代码
(1)任务一:编写基本的 Win32 Consol Application
std::cout << "Hello, Win32 Consol Application" << std::endl;
(2)任务二:创建进程
① 修改前:
int nClone = 0;
if (argc > 1) ::sscanf(argv[1], "%d", &nClone);
② 第一次修改:
int nClone;
nClone = 0;
if (argc > 1) ::sscanf(argv[1], "%d", &nClone);
③ 第二次修改:
int nClone;
if (argc > 1) ::sscanf(argv[1], "%d", &nClone)
nClone = 0;
(3)任务三:父子进程的简单通信及终止进程
① 修改前:
if (argc > 1 && :: strcmp(argv[1], "child" ) == 0)Child();
elseParent();
return 0;
② 第一次修改:
TCHAR szFilename[MAX_PATH];
GetModuleFileName(NULL, szFilename, MAX_PATH);
TCHAR szCmdLine[MAX_PATH];
sprintf(szCmdLine, "\"%s\" 67X", szFilename);
STARTUPINFO si;
ZeroMemory(&si,sizeof(si));
si.cb = sizeof(si);
PROCESS_INFORMATION pi;
③ 第二次修改:
if (hMutexSuicide != NULL){std :: cout <<"Child waiting for suicide instructions. " << std :: endl;WaitForSingleObject(hMutexSuicide, 0);std :: cout << "Child quiting." << std :: endl;CloseHandle(hMutexSuicide);
}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1、任务一:编写基本的 Win32 Consol Application
2、任务二:创建进程
(1)修改前
分析:生成子进程的过程是父进程生成一个子进程,然后子进程再“克隆”自己生成一个子进程,直到到达代码中规定const int c_nCloneMax = 5为止。
GetModuleFileName(NULL,szFilename,MAX_PATH) ;
TCHAR szCmdLine[MAX_PATH];
sprintf(szCmdLine,"\"%s\"%d",szFilename,nCloneID);
当父进程生成子进程时,会给子进程传递参数,传参的内容就是szCmdLine字符串,比如主进程会向子进程传递2个参数,第一个参数是szFilename(从主进程信息中获取),第二个参数是nClone,用来控制生成的克隆数量。
(2)第一次修改
分析:在if语句之前将nClone的量置为0,但在之后判断参数数量时,如果传进来的参数大于1,会把传进来的第二个参数赋值给nClone,也就说子进程的nClone最后的值是它的父进程传进来的值,第一次修改的nClone=0就会被sscanf()覆盖掉,因此结果与修改前没有区别。
(3)第二次修改
分析:if判断中将父进程传进来的参数赋值给nClone,然后将nClone的量置为0,这样将会覆盖掉if中的赋值,所以nClone的最终值是0,因此nClone < c_nCloneMax恒成立,则无限生成子进程,同时子进程的nClone参数永远是1。
(4)问题解决
说明nClone的作用。变量定义和初始化方法(位置)对程序的执行结果有影响吗?为什么?
① nClone的作用:控制ID的起始值和创建的进程数量;
② 有影响;变量初始化的位置会影响nClone的取值,从而使最后创建进程的数目也随之发生变化。
3、任务三:父子进程的简单通信及终止进程
(1)修改前
(2)第一次修改
分析:修改字符串“child”后,传入main函数的参数将发生变化,在if判断语句中不再执行Child函数而转去执行Parent函数,而Parent函数不会进入阻塞,只指示子进程“杀”掉自身并等待键盘响应,因此程序会不断创建新的进程而无法停止。
(3)第二次修改
分析:WaitForSingleObject()函数的第二个参数dwMilliseconds有两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值:0和INFINITE:若为0,则该函数立即返回;若为INFINITE,则线程一直被挂起,直到hHandle所指向的对象变为有信号状态时为止。具体表现则为子进程不出现,只有主进程。
(4)问题解决
通过参考MSDN中的帮助文件,查找并了解CreateMutex()、OpenMutex()、ReleaseMutex()和WaitForSingleObject()的使用方法,理解父子进程如何利用互斥体进行同步的。给出父子进程同步过程的一个大概描述。
父进程调用CreateMutex()创建“自杀”互斥体,最后释放互斥体所有权。子进程通过OpenMutex()打开互斥体获得句柄,调用WaitForSingleObject(hMutexSuicide, INFINITE)等待对象信号,如果dwMilliseconds为INFINITE,说明要等待对象触发产生信号后,函数才会返回。最后终止时由CloseHandle(hMutexSuicide)消除句柄。
四、小结与心得体会
通过对Windows进程管理实验的学习,首先了解了CreateProcess()函数的基本用法,同时通过演示实验也理解了控制台程序传参的过程。在第二个任务中通过对nClone进行不同的初始化,运行结果也产生了变化,进一步了解了父子进程之间传递参数的过程。最后通过第三个任务了解互斥程序体的概念和使用方法,以及如何用WaitForSingleObject()和ReleaseMutex()实现进程的互斥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