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IP数据报

 IP数据报组成

IP数据报(IP Datagram)是网络中传输数据的基本单位。

IP数据报头部

版本(Version)

4bit

告诉我们使用的是哪种IP协议。IPv4版本是“4”,IPv6版本是“6”。

头部长度(IHL,Internet Header Length)

4bit

表示IP数据报头部的长度,单位是32位(4字节

比如:头部长度为“5”,表示头部有5个32位(5 * 4字节)。

服务类型(TOS,Type of Service)

8bit

总长度(Total Length)

16bit

整个IP数据报的长度,包括头部和数据部分单位是字节

比如:如果总长度是“1500字节”,那么数据包的大小就是1500字节。

标识符(Identification)

每个数据报都有一个唯一的ID,用于当数据报被分段 (IP数据报大于MTU)时,帮助接收端正确地把这些分段重新组合成完整的数据包。
标识符(Identification)字段 是一个 16 位的数字

比如:如果一个数据报被分成了多个小分段,它们会使用相同的标识符来标记属于同一个数据报。

标志(Flags)

用来指示数据包是否被分段,以及是否还有后续的分段。常见的标志有“更多分段”(More Fragment)标志。

比如:如果有“更多分段”标志,表示这不是数据包的最后一部分。

IP标志字段一共有3位(bit):但实际上只用到了中间两位,如下:

名称位置含义通俗解释
第0位保留位一般是0没啥用,先放着
第1位DF(Don't Fragment)不许分段如果设置了这个为1,路由器不能对数据包切片
第2位MF(More Fragments)后面还有分段如果这个为1,说明还有“下一段”数据

分段偏移(Fragment Offset)

网络中,IP数据报有最大大小限制(MTU),当数据太大,就要被“切片”——也就是分段传输
每一段都需要带一个“偏移量”,告诉接收方:我是哪一段,拼到原始数据的哪里去

假设原始数据有 4000字节,但网络限制每个IP数据包最多只能传 1500字节

IP协议就会把它分成三段:

段号数据大小分段偏移(单位是8字节)实际字节范围
第1段1480字节0第0到1479字节
第2段1480字节185(=1480/8)第1480到2959字节
第3段1040字节370(=2960/8)第2960到3999字节

注意分段偏移是按8字节为单位的,不是直接表示字节位置。每个分片的数据部分(不是总长度)必须是 8 字节的整数倍(8 的倍数),除了最后一个分片可以不是。

生存时间(TTL,Time to Live)

TTL 是一个数字,表示最多可以经过多少个路由器。限制数据包在网络中的生命时间
。每经过一个路由器,TTL值就减少1。当TTL值为0时,数据包会被丢弃(丢弃它的路由器会发送一个 ICMP 错误报文),防止在网络中无限循环。

协议(Protocol)

标识数据部分使用的上层协议。例如,如果是TCP协议,它会标识为6;如果是UDP协议,它会标识为17。

头部校验和(Header Checksum)

用来检查IP头部是否发生了错误。如果计算的校验和与接收到的校验和不匹配,说明数据包头部有错误。

比如:它可以帮助网络设备确保头部数据没有损坏。

源IP地址(Source IP Address)

表示数据包的发送者IP地址。

比如:如果源IP是“192.168.1.1”,说明这个数据包是从IP为“192.168.1.1”的设备发出的。

目标IP地址(Destination IP Address)

表示数据包的接收者IP地址。

比如:如果目标IP是“10.0.0.2”,说明数据包的目的地是IP为“10.0.0.2”的设备。

选项(Options)(可选)

有时可以在头部加上一些特殊的选项,如安全设置、时间戳等。这部分通常不是很常用。

比如:某些网络可能要求对数据包进行时间戳记录。

填充(Padding)

如果头部需要调整为32位的倍数,填充字段会添加额外的零,确保头部的总长度是4的倍数。

IP数据部分

IP数据报分片问题

字段含义
Identification所有分片有相同值,接收端靠它来识别“属于同一个原始数据包”
Fragment Offset分片在原始数据中的起始位置,单位是 8 字节
MF(More Fragments)如果还有后续分片,就设为 1;最后一片设为 0
Total Length每个分片自身的总长度(= IP头 + 数据部分)
规则说明
除最后一片外,每个分片数据部分长度必须是 8 的整数倍因为偏移量单位是 8 字节
所有分片都必须带 IP 头每个都是一个合法 IP 数据报
接收端根据:源地址 + 标识符 + 偏移量 来重组数据
最后一片的 MF = 0,表示结束

 

相关文章:

  • GA 。。。
  • 在统信UOS上修改sudo权限以免输入密码
  • 【数据结构 · 初阶】- 带环链表
  • 蓝桥杯题目:卡牌
  • 无意间发现的宝藏项目:开源世界中的演示项目精选合集
  • AutoSAR从概念到实践系列之MCAL篇(二)——Mcu模块配置及代码详解(上)
  • 【AI训练环境搭建】在Windows11上搭建WSL2+Ubuntu22.04+Tensorflow+GPU机器学习训练环境
  • skywalking agent 关联docker镜像
  • 软考高级系统架构设计师-第16章 数学与经济管理
  • 【网络篇】从零写UDP客户端/服务器:回显程序源码解析
  • 【nginx】服务的信号控制
  • 精益数据分析(9/126):如何筛选创业路上的关键数据指标
  • TensorFlow介绍
  • Oracle EBS COGS Recognition重复生成(一借一贷)
  • 字节头条golang二面
  • 数字化时代下的工业物联网智能体开发平台策略
  • Viper配置管理笔记
  • 网络原理 - 应用层, 传输层(UDP 和 TCP) 进阶,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Java EE]
  • Java EE(20)——线程安全——ThreadLocal
  • Python多进程同步全解析:从竞争条件到锁、信号量的实战应用
  • 特朗普亲自介入美日关税谈判:以势压人还是给对手“送助攻”
  • 讲座|在数字化时代,“记住”到底意味着什么
  • 上海明天有雷雨、大风,下周气温在春日舒适区间
  • 中办、国办印发《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规定》
  • 义乌女老板对CNN霸气喊话:美国要货就给,不要就分给其他客户
  • 日本长野一夜连震47次,当局呼吁警惕更大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