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升级:把握人工智能教育化转型的历史机遇
认知升级:把握人工智能教育化转型的历史机遇
----灌南县第四中学 孟祥帅
2025年4月17日至19日,我有幸参加了教育部主办的“全国人工智能校长局长专题培训班”。此次大会以“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现代化”为主题,汇聚了全国各地的教育局局长、校长、督学及教育领域专家,共同探讨AI技术在教育改革中的前沿应用与发展方向。
在培训会上,教育部怀部长的谆谆教诲与殷切期盼、各位专家领导的前沿思想及对人工智能的积极运用,无不深深的打动着我的心灵,三天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参加本次大会,最深刻的体会是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推动教育领域的深层次变革,本次培训大会为未来的教育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领导专家们强调,AI不仅是工具,更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通过专家讲座和案例分享,我深刻认识到:
1. 个性化学习成为现实:AI算法能精准分析学生学情,为每位学生定制学习路径,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2. 教师角色需要重大转型:AI助手可承担作业批改、课堂管理等重复性工作,让教师更多聚焦教学设计与育人本质。
3. 现代化教育公平的深度突破:通过“AI+教育云平台”,偏远地区学生也能共享优质资源,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另外,人工智能通过智能备课系统、课堂行为分析、作业智能批改三个模块,能有效实现教学闭环的全面升级。特别是其情感识别技术,能实时捕捉学生课堂参与度,为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提供数据支持,为教师AI素养培养提供了新思路。
同时,本次大会也让我清醒地认识到:
1.教师数字素养短板问题:部分教师对AI存在畏难情绪,需加强培训,提升人机协同能力。AI的应用需结合本地实际,分阶段推进,避免“为技术而技术”。人工智能也不是简单替代教师,而是重塑教育积极生态的关键力量。
2.伦理与隐私问题:AI采集大量学生数据,需建立严格的隐私保护机制和一些伦理规范问题。
3. 技术依赖的平衡问题:教育本质是“育人”,AI应服务于师生成长,而非替代人文关怀。
此次大会既是学习之旅,更是思想革新的起点。作为AI时代的教育工作与教育管理者,我们需要以开放包容的态度拥抱变革,在坚守育人初心的同时,积极推动技术创新与教育实践的深度融合,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贡献力量,为培养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