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架构设计师】信息安全的概念
目录
- 1. 5个基本要素
- 2. 范围
- 2.1 设备安全
- 2.2 数据安全
- 2.3 内容安全
- 2.4 行为安全
- 3. 例题
- 3.1 例题1
1. 5个基本要素
- 1.信息安全包括5个基本要素: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与可审查性。
- 2.机密性:确保信息不暴露给未授权的实体或进程。
- 3.完整性:只有得到允许的人才能修改数据,并且能够判别出数据是否已被篡改。
- 4.可用性:得到授权的实体在需要时可访问数据,即攻击者不能占用所有的资源而阻碍授权者的工作。
- 5.可控性:可以控制授权范围内的信息流向及行为方式。
- 6.可审查性:对出现的信息安全问题提供调查的依据和手段。
2. 范围
- 1.信息安全的范围包括:设备安全、数据安全、内容安全和行为安全。
2.1 设备安全
- 1.信息系统设备的安全是信息系统安全的首要问题,是信息系统安全的物质基础,它包括3个方面。
(1)设备的稳定性:指设备在一定时间内不出故障的概率。
(2)设备的可靠性:指设备在一定时间内正常执行任务的概率。
(3)设备的可用性:指设备可以正常使用的概率。
2.2 数据安全
- 1.数据信息可能泄露,可能被篡改,数据安全即采取措施确保数据免受未授权的泄露、篡改和毁坏,包括以下3个方面。
(1)数据的秘密性:指数据不受未授权者知晓的属性。
(2)数据的完整性:指数据是正确的、真实的、未被篡改的、完整无缺的属性。
(3)数据的可用性:指数据可以随时正常使用的属性。
2.3 内容安全
内容安全是信息安全在政治、法律、道德层次上的要求,包括以下3个方面。
(1)信息内容在政治上是健康的。
(2)信息内容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
(3)信息内容符合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规范。
2.4 行为安全
- 1.信息系统的服务功能是指最终通过行为提供给用户,确保信息系统的行为安全,才能最终确保系统的信息安全。行为安全的特性如下。
(1)行为的秘密性:指行为的过程和结果不能危害数据的秘密性。(2)行为的完整性:指行为的过程和结果不能危害数据的完整性,行为的过程和结果是预期的。
(3)行为的可控性:指当行为的过程偏离预期时,能够发现、控制和纠正。
3. 例题
3.1 例题1
- 1.题目
1.安全性是根据系统可能受到的安全威胁的类型来分类的。其中,(B)保证信息不泄露给未授权的用户、实体或过程;(B)保证信息的完整和准确,防止信息被篡改。
问题1
A.可控性
B.机密性
C.安全审计
D.健壮性问题2
A.可控性
B.完整性
C.不可否认性
D.安全审计
- 2.分析
1.安全性(security)是指系统在向合法用户提供服务的同时能够阻止非授权用户使用的企图或拒绝服务的能力。安全性是根据系统可能受到的安全威胁的类型来分类的。安全性又可划分为机密性、完整性、不可否认性及可控性等特性。
2.机密性保证信息不泄露给未授权的用户、实体或过程;
3.完整性保证信息的完整和准确,防止信息被非法修改;
4.不可否认性是指防止发送方否认发送过信息;
5.可控性保证对信息的传播及内容具有控制的能力,防止为非法者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