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通识】热敏打印机是怎么形成(打印)图像和文字的?
在我们身边,热敏打印方式常见用于装饰贴纸、便利店的小票。此外,物流及食品条码标签、身份证件、机票・火车票、X光片、食品日期印刷等,很多打印都用到了热敏打印头。
热敏打印头的蓄热层(涂釉层)上分布着一排加热元件(发热线),一般来说发热线尺寸为几十μm。
由于热敏打印头需要一边进纸一边加热、在短时间内瞬间升温至高温是必不可少的。电流流经加热元件时产生热量温度可以瞬间上升到数百℃。热量传递给打印介质(热敏纸和碳带)来实现打印。
发热线的是可以控制发热与不发热的,也就是ON/OFF,可以反复进行加热→冷却→加热→冷却…。开通和关断的时间上可以控制到μsec级别。通过软件程序控制,可以控制加热至任意温度。热敏打印头在走纸的同时基于数字数据1行1行形成(打印)图像和文字。为了使打印点能够达到还原数字数据的效果,在短时间内控制发热线ON/OFF是至关重要的。
发热线的温度控制大概如下动图所示:通过反复控制发热线的ON/OFF,发热线将提供热量,并且由于多次控制有可能会有余热并慢慢趋近于平衡。
为了形成(打印)图像和文字,软件程序将待打印的图像(图片、图形或文字等),分解为输出用的线性点行,分别发送至打印头。对于线性图像中的每一个点,打印头会分别分配一个加热点与之对应。
软件程序中可控制一列排布的数个发热线选择性发热。因为数个发热线是独立的,加热控制可以选择使个别发热线发热和不发热。热敏打印头使用专门的驱动IC,能够根据外部的信号对发热线进行热控制。
发热控制如下图所示,通过程序控制打出一个A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