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振】晶振的工作原理及其与单片机关系
晶振(晶体振荡器)是电子设备中常见的元件,其核心功能是提供稳定的时钟信号,而单片机(MCU)依赖这一信号来同步内部操作。以下是晶振的工作原理及其与单片机关系的详细说明:
一、晶振的工作原理
-
压电效应与谐振
晶振的核心是石英晶体,利用其压电效应:- 当在晶体两端施加电压时,晶体会发生机械形变;
- 当机械形变时,晶体又会产生电压。
这种物理特性使晶体在特定频率(由晶体尺寸和切割方式决定)下发生机械谐振。
-
振荡电路的组成
晶振通常与外部电路(如反相器、电容)组成振荡电路:- 电路通过反馈放大晶体的微小振动,形成持续振荡;
- 晶体的高Q值(品质因数)保证了输出频率的高度稳定性(误差可低至±10ppm)。
-
频率的稳定性
石英晶体的谐振频率受温度和负载电容影响较小,因此能提供比RC振荡器更精准的时钟信号。
二、晶振与单片机的联系
单片机是数字系统,所有操作(指令执行、外设控制等)均需时钟信号驱动。晶振在此扮演核心角色:
-
时钟源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