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图数传模块该换了!
01
给我一个换的理由
-
尺寸和重量负担大传统图传模块体积常常与地面站捆绑,甚至需要额外的电池盒,让无人机“吃重”又降低续航。
-
接口与兼容性欠缺
串口、以太网接口少,往往只能选TCP或UDP单一模式,无法满足多设备、多协议的同时接入。 -
组网方式单一
依赖AP/STA一对一连接,遇到墙体、楼层等屏障时信号衰减严重,无法跨障碍稳定传输。 -
覆盖范围有限、易发生死角
理论标称几百米,实际使用中跨越多堵墙、走廊角落就“盲区”不断,往往要不停补点、调角度。 -
续航和电源管理不足
地面站一般需外接大容量电源,无法通过单机一体化设计解决续航焦虑。
02
为什么换LQ
LQ支持MESH组网,专为移动机器人设计
LQ是一款专为机器人通信设计的2.4G频段图像与数据一体化传输模块,分为移动端与基站端两部分,具备高带宽、低延迟、远距离的传输能力。产品提供两种版本:LQ-3支持点对点(星型组网)通信,适用于一对一传输场景;LQ-Mesh支持多节点自组网,可在复杂或动态环境中自动优化链路,保障稳定通信。
03
详细讲讲LQ
- 体积小巧,重量轻
基站端和移动端功能完全一致,移动端无内置锂电池。若对模块体积要求较高,可以使用移动端和移动端组网。
- 性能强悍,通信距离远
最大40Mbps传输带宽,AP/STA模式下地对空通讯距离能轻松突破3km,Mesh模式下能达到5km以上。支持IEEE 802.11n WLAN协议,确保数据的稳定、高效传输。
- 多种组网方式
基于无线通讯不同组网结构特点,AT/STA组网数据延迟小带宽大,Mesh组网使用上灵活简单,用户可根据网络特点,在飞机上开启不同模式应对复杂场景。
支持点对点、点对多点,多点对多点自动中继、多跳,可与其它自组网整机设备互联互通,可广泛应用于无人机、无人船、机器人自组网单兵等。
- 丰富的接口
LQ在保持小巧的同时也实现了丰富接口和指示,天空端有3路串口,串口3支持sbus。2路100Mbps以太网口,2个SMA天线接口。每个串口的TX和RX,以及每个以太网口,都有独立LED数据指示灯,并且把这些指示灯都堆叠在同一侧,用户查看更加方便。
- 高效配置管理
Web页面集中显示设备IP、ID和状态历史,串口参数统一配置,一页掌控组网。
- 基站端内置电池
一体化充放电管理,轻触按键即可实现物理关机,采用Type-C接口最大支持5V/3A充电电流。4颗电量led指示灯动态指示,充电的时候也能开机使用。
04
有没有相关测试?
室内 1700 ㎡ 全面覆盖
测试场地:面积约 1700 ㎡的室内办公空间测试设备:
-
1 个带摄像头的天空端(采集视频数据)
-
1 个带电脑的地面端(接收视频数据以及链路数据)
-
中间若干 LQ-Mesh 节点(带电池)
测试准备:
-
最远可直连距离测定
将两台节点按最大距离布设,直至它们无法直接通信,并记录该距离。 -
调整摄像头编码参数,视频采用 1080P 25fps 主码流。
-
节点高度所有设备尽量布置在1.3 m高度,模拟室内常规安装条件 。
测试方法: 利用远端无法直连的环境,将采集的视频(1080P 25fps 主码流),通过 mesh 节点中转的方式传输到地面端并通过电脑呈现视频状态和链路相关信息。
测试结论:
面积约1700m的室内办公空间内可使用2(1个电脑地面端,1个摄像头天空端)+6(中间Mesh节点)的方式进行初步覆盖。其中一个节点放置于2楼平台外,拿着摄像头天空端在空间中每个位置或范围走动,观察电脑端接收视频的带宽、延时、拉流情况。最终实现了全范围的Mesh网络覆盖,同时测量了户外约200米的清晰拉流(部分相同的距离下,可能存在卡顿情况,怀疑与环境有关)。
室外测试
验证在长距离室外地面1.6km条件下Mesh组网视频拉流效果。地面布置6个Mesh设备,设置地面站接入的Mesh设备ip地址为11,飞机IP为10。
打开地面站的视频拉流软件和带宽监视窗口,观察视频流畅程度,和实时带宽数据如下图所示。
关于LQ你还有什么问题?欢迎来评论区聊天!
如果您有感兴趣的技术话题,请在留言区告诉我们!关注阿木实验室,更多技术干货不断更新!
开发遇到棘手难题可以上阿木官方论坛:bbs.amovlab.com
有工程师亲自解答10000+无人机开发者和你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