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穿拖鞋的汉子,魔都中坚持长期主义的汽车电子工程师。
老规矩,分享一段喜欢的文字,避免自己成为高知识低文化的工程师:
钝感力的“钝”,不是木讷、迟钝,而是直面困境的韧劲和耐力,是面对外界噪音的通透淡然。
生活中有两种人,一种人格外在意别人的眼光;另一种人无论别人如何,他们始终有自己的节奏。
过度关注别人的看法,会搅乱自己的步调,让自己更加慌乱。与其把情绪的开关交到别人手中,不如把有限的精力用在提升自己上,久而久之,你自然会更加优秀。
时间不知不觉中,来到新的一年。2025开始新的忙碌。成年人的我也不知道去哪里渡自己的灵魂,独自敲击一些文字算是对这段时间做一个记录。

一、背景信息
乘用车电气/电子(E/E)架构的开发背景是汽车产业在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浪潮下的深刻变革,其核心驱动力与挑战可归纳为以下四个维度:
1、技术迭代与功能升级需求
智能化演进:自动驾驶从L2级辅助驾驶向L4级高度自动化迈进,需集成激光雷达、高精地图、多模态传感器等,算力需求从数十TOPS跃升至千TOPS级。例如,特斯拉通过自研FSD芯片实现算力集中化,蔚来ET9等车型搭载跨域架构支持全栈自研算法。
电动化转型:800V高压平台、SiC功率器件普及,要求E/E架构支持双向充电、热管理系统协同,并满足ASIL-D级功能安全。例如,保时捷Taycan通过800V架构实现15分钟快充,宁德时代麒麟电池与整车架构深度耦合。
网联化渗透:5G-V2X通信需支持车路云一体化,实现毫秒级时延与数据安全。例如,华为MDC平台集成V2X模组,支持车路协同决策。
2、用户体验与生态竞争压力
座舱智能化:多屏交互、AR-HUD、语音助手等技术需实现算力动态分配与低延迟响应。例如,理想L9通过双Orin-X芯片支持五屏三维交互,骁龙8295座舱芯片NPU算力达30TOPS。
个性化定制:软件定义汽车(SDV)推动功能可订阅化,需架构支持快速迭代与数据闭环。例如,特斯拉通过OTA更新实现续航提升,蔚来Banyan系统支持用户自定义场景模式。
生态融合:手机-车机互联(如CarPlay、HiCar)与第三方应用接入,需架构兼容多操作系统与安全沙箱。例如,鸿蒙座舱实现手机应用无缝流转,谷歌Android Automotive OS支持原生应用商店。
3、成本控制与供应链安全挑战
硬件成本优化:域控制器集成化减少ECU数量,线束长度缩短30%以上。例如,零跑C16采用“四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