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哲学故事1-2】输入输出(I/O):你吸收什么,便成为什么
“我最近,是不是废了……”她瘫在沙发上,手机扣在胸口,盯着天花板自言自语。
我坐在一旁,随手翻着桌上的杂志,没接话,等着她把情绪发泄完。
果然,几秒后,她重重地叹了口气,甩开手机:“真搞不懂,为什么我越忙,越觉得自己一事无成。每天像陀螺一样转,最后输出的全是废话、废稿、废方案。”
我合上杂志,笑了笑:“你知道大语言模型是怎么训练出来的吗?”
她立刻警觉地看向我:“别又扯你的计算机哲学,我现在心情不好,没空听你上课。”
我挑眉:“恰恰相反,你现在最需要听的,就是这个。”
她翻了个白眼,但终究还是没打断我。
我靠在沙发背上,慢悠悠地说:“你有没有想过,你的问题,不在于‘输出不够好’,而在于——你输入了什么?”
她皱了皱眉:“输入?”
“对。”我指了指她甩开的手机,“计算机有个最基础的机制,叫I/O,输入/输出。程序运行得好不好,取决于接收了什么信号。Garbage In, Garbage Out——垃圾进,垃圾出,懂了吗?”
她嘟囔着:“第一次听说……”
“想知道大语言模型为什么强大?”我继续说道,“靠的不是临时爆发,而是在预训练阶段,吃进了海量高质量的数据。模型的上限,早在输入的时候就被定了。”
她低头看着手机屏幕上堆满的推送消息、短视频推荐和无休止的社交提醒,神情有些恍惚。
我顺势补了一刀:“你每天刷的短视频、八卦、无效社交、负能量吐槽大会……这些,都是你的‘训练数据’。你输入的都是这些,指望输出什么精品?”
她苦笑着躺回沙发:“听你这么一说,我是真被喂废了。”
我笑着摇头:“其实,更糟糕的是,你不仅输入的是垃圾,还在超负荷输入。你知道计算机的I/O有个概念叫带宽限制吗?”
她侧头看我:“又是什么高深词?”
“简单说,输入通道有限,塞太多只会堵住。信息太杂、太碎,反而让真正有价值的输入被淹没,系统变卡。”我指了指她堆满推送的通知栏,“你这就是典型的信息过载。”
她若有所思:“那怎么办?难道全关了?”
“不是关掉,而是学会异步I/O。”我笑道,“别被动接受碎片信息,安排固定的深度输入时间。像计算机一样,合理调度,批量处理,效率才高。”
她点点头,顺手清理了通知栏。
“还有,”我补充道,“计算机不会什么都接受,输入前先看协议、格式标准。人生也一样,学会设定输入规则,别啥消息都往脑子里塞。”
她笑了:“给自己设个‘输入白名单’?”
“聪明。”我点头,“而且输入后,记得做预处理。信息拿到手,先筛选、思考、归纳,别原样吞下去,那是低效输入。”
她坐起身,果断卸载了几个常用App,又关掉了后台自动推送。
“从现在开始,只接收高质量输入。”她扬了扬手机,神情认真。
我靠在沙发上,看着她的动作,忍不住笑道:“不错,像极了我们最近那篇被NAACL接收的论文思路。”
她侧头看我:“又来了,非得秀一波是吧?”
我笑着耸耸肩:“讲的就是数据选择与优化输入,你这操作,妥妥的实战版。”
她翻了个白眼,调侃道:“行了行了,你多优秀我不知道吗?我的大教授。”
说完,她干脆把通知栏也清了个干净。
“别忘了,定期清理缓存,顺便优化一下系统性能。”我补充了一句。
她抬头看我,嘴角带着点得意:“等着吧,等我输出个女神版本的自己。”
我笑着点头:“拭目以待。不过记得,输入也别太单一,不然容易‘过拟合’,变成只会套路输出的‘模板人’。”
她忽然顿住,若有所思地问:“那……如果大模型遇到输入不足,会怎么样?”
我想了想,回答:“会停滞,甚至崩溃。”
她点点头,露出一抹狡黠的笑容:“那幸好,我还有你这个‘训练师’。”
夜风吹进窗户,屋里安静下来。手机屏幕暗了下去,像是彻底切断了那些无效的输入源。我知道,从这一刻起,她的“系统”正在重启。
真正高效的系统,不是接收最多的信息,而是懂得筛选、处理与积累,才能输出最好的自己。——计算机哲学故事集 ·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