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小白学习python第四天

学习python第四天

一、数据容器(元组、字符串、集合、字典)

1、元组

昨天我们学习了列表,我们知道列表是可以修改的数据容器,现在我们来学习一个不可以被修改的数据容器元组

1.1、元组的定义格式

元组使用小括号,而且使用逗号隔开各个数据,数据可以是不同的数据类型。

# 定义元组字面量
(元素, 元素, 元素,..., 元素)# 定义元组变量
变量名 = (元素, 元素, 元素, ... , 元素)# 定义空元组(两种方式)
变量名称 = ()
变量名称 = ruple()

示例演示

# 定义元组
t1 = (1, 12.03, "糖锅")# 定义单个元素的元组:记得添加逗号!
t2 = ("糖锅", )# 定义空元组
t3 = ()
t4 = tuple()# 定义一个嵌套元组
t5 = ((1, 2, 0, 3), (0, 1))print(f"t1元组的类型是:{type(t1)},它其中的内容是:{t1}")
print(f"t1元组的类型是:{type(t2)},它其中的内容是:{t2}")
print(f"t1元组的类型是:{type(t3)},它其中的内容是:{t3}")
print(f"t1元组的类型是:{type(t4)},它其中的内容是:{t4}")
print(f"t1元组的类型是:{type(t5)},它其中的内容是:{t5}")

示例结果

t1元组的类型是:<class 'tuple'>,它其中的内容是:(1, 12.03, '糖锅')
t1元组的类型是:<class 'tuple'>,它其中的内容是:('糖锅',)
t1元组的类型是:<class 'tuple'>,它其中的内容是:()
t1元组的类型是:<class 'tuple'>,它其中的内容是:()
t1元组的类型是:<class 'tuple'>,它其中的内容是:((1, 2, 0, 3), (0, 1))

如果你想通过下标从元组中取出特定的元素也是可以的,操作和列表一样。

1.2、元组的基本操作
方法作用
index()查找某个数据,如果数据存在返回对应的下标,否则报错
count()统计某个数据在当前元组出现的次数
len(元组)统计元组内的元素个数

示例演示

t1 = ("糖锅", "菠萝蜜", "糖锅")# 查找元组中特定元素的下标
index1 = t1.index("菠萝蜜")
print(f"t1元组中\"菠萝蜜\"的下标是:{index1}")# 统计t1元组中"糖锅"的个数
count1 = t1.count("糖锅")
print(f"t1元组中\"糖锅\"的个数是:{count1} 个")# 统计元组中的元素个数
count2 = len(t1)
print(f"t1中的元素个数是:{count2} 个")

示例结果

t1元组中"菠萝蜜"的下标是:1
t1元组中"糖锅"的个数是:2 个
t1中的元素个数是:3

元组的遍历和列表类似,大家可以尝试做一下~

示例演示

t1 = ("糖锅", "菠萝蜜", "糖锅")# while循环遍历
index = 0
while index < len(t1):print(f"元组中包含的元素有:{t1[index]}")index += 1print("-----------------------------------")# for循环遍历
for element in t1:print(f"元组中包含的元素有:{element}")

示例结果

元组中包含的元素有:糖锅
元组中包含的元素有:菠萝蜜
元组中包含的元素有:糖锅
-----------------------------------
元组中包含的元素有:糖锅
元组中包含的元素有:菠萝蜜
元组中包含的元素有:糖锅

以上是元组中常用的几个操作。值得注意的是,元组中没有修改操作,这是因为元组是只读的, 这是元组和列表的区别,其它特性(有序任意数量元素允许重复元素)与列表一致。当然如果你要是在元组中嵌套了列表的话,此时元组中的列表中内容是可以变的。

2、字符串

没错,字符串也是数据容器,它可以存放任意数量的字符,它也是一个不可修改的数据容器

2.1、字符串的常用操作

关于字符串的定义,大家已经烂熟于心了,这里就不多赘述了,我们来看一下字符串中常用操作吧。

2.1.1、index方法

示例演示

# index方法
str = "糖锅喜欢笑哈哈~"
index = str.index("喜欢笑哈哈~")
print(f"在字符串中查找\"喜欢笑哈哈~\",其起始下标为:{index}")

示例结果

在字符串中查找"喜欢笑哈哈~",其起始下标为:2
2.1.2、字符串替换

语法

# 将字符串内的全部:字符串1,替换为字符串2
字符串.replace(字符串1, 字符串2)

注意:这里大家可能会想不是说字符串不可修改吗?这不就是修改操作?其实替换操作并不是修改字符串本身,而是得到一个新的字符串

示例演示

# replace方法
str = "糖锅喜欢赚钞票,糖锅喜欢吃火锅"
new_str = str.replace("喜欢", "超级喜欢")
print(f"将字符串\"{str}\"进行替换操作后得到的新字符串为\"{new_str}\"")

示例结果

将字符串"糖锅喜欢赚钞票,糖锅喜欢吃火锅"进行替换操作后得到的新字符串为"糖锅超级喜欢赚钞票,糖锅超级喜欢吃火锅"
2.1.3、字符串分割

语法

# 按照指定的分隔符分割字符串,将字符串划分为多个字符串,并存入列表对象中
字符串.split(分割符分割字符串)

注意:字符串本身并没有变化,是得到了一个新字符串。

示例演示

# split方法
str = "Hello, 糖锅, 你好呀"
new_str = str.split(",")
print(f"字符串分割后得到:{new_str}")

示例结果

字符串分割后得到:['Hello', ' 糖锅', ' 你好呀']
2.1.4、字符串规整操作

语法

# 去除前后空格
字符串.strip()# 去除前后指定字符串
字符串.scrip(字符串)

示例演示

# strip方法
str = "         糖锅你在干什么?     "
# 去除前后空格
new_str = str.strip()
print(f"字符串去除前后空格后:\"{new_str}\"")print("++++++++++++++++++++++++++++++++++")# 去除指定字符串
str = "我是糖锅,糖锅是我"
new_str = str.strip("我是")
print(f"去除指定字符串之后:\"{new_str}\"")

示例结果

字符串去除前后空格后:"糖锅你在干什么?"
++++++++++++++++++++++++++++++++++
去除指定字符串之后:"糖锅,糖锅"

注意:去除指定字符串是大家是否有疑惑,其实我们传入的是“我是”,它的意思是:“我”和“是”都会被移除,是按照单个字符的。

2.1.5、统计字符串中某个字符串的个数

语法

字符串.count("特定字符串")

示例演示

# 统计字符串中特定字符串的个数
str = "糖锅是我,我是糖锅"
count = str.count("糖锅")
print(f"字符串中\"糖锅\"的个数是:{count} 个")

示例结果

字符串中"糖锅"的个数是:2
2.1.6、统计字符串的长度

语法

len(字符串)

示例演示

str = "123456789"
num = len(str)
print(f"字符串的长度为:{num}")

示例结果

字符串的长度为:9

以上就是字符串的一些常用操作,大家还可以试一下字符串的遍历,和我们之前列表和元组的遍历类似。

2.2、字符串比较

字符串是按位比较的,也就是一位位进行对比,只要一位大,那么整体就大。

示例演示

# abc和abz比较
print(f"\"abc\"小于\"abz\"的结果为:{'abc' < 'abz'}")# a和ab比较
print(f"\"a\"小于\"ab\"的结果为:{'a' < 'ab'}")

示例结果

"abc"小于"abz"的结果为:True
"a"小于"ab"的结果为:True

3、序列切片

在介绍字典和元组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序列切片操作。我们之前学习了列表、元组和字符串,它们就属于序列,所谓切片就是从一个序列中取出一个子序列。

3.1、切片语法
# 从序列中,从指定的位置开始,依次取出元素,知道结束位置,然后得到一个新的序列
序列[起始下标: 结束下标: 步长]
# 起始下标可以留空,表示从头开始
# 结束下标也可以留空,表示到尾结束
# 步长表示取出元素的间隔,如步长为1,一个一个取元素, 步长为n表示每次跳过n-1个元素,注意步长可以是负数,步长默认为1

注意:切片不会影响序列本身,此操作会得到一个新的序列。

示例演示

# 对list进行切片,从1开始,到3结束,步长为1
list1 = [1, 2, 3, 4, 5, 6]
res1 = list1[1: 3]
print(f"list1列表切片结果为:{res1}")# 对tuple进行切片,从头开始到尾结束,步长为3
tuple1 = (1, 2, 3, 4, 5, 6, 7)
res2 = tuple1[::3]
print(f"tuple1元组切片结果为:{res2}")# 对字符串进行切片,从头开始,到4结束,步长为1
str1 = "12345678"
res3 = str1[:4]
print(f"str1切片结果为:{res3}")# 对字符串进行切片,从头开始,到尾结束,步长为-1
str2 = "1234567"
res4 = str2[::-1]
print(f"str2切片结果为:{res4}")# 对列表进行切片,从3开始,到1结束,步长为-1
list2 = [1, 2, 3, 4, 5]
res5 = list2[3: 1: -1]
print(f"list2切片结果为:{res5}")# 对元组进行切片,从头开始,到尾结束,步长为-3
tuple2 = (1, 2, 3, 4, 5, 6, 7, 8, 9)
res6 = tuple2[::-3]
print(f"tuple2切片结果为:{res6}")

示例结果

list1列表切片结果为:[2, 3]
tuple1元组切片结果为:(1, 4, 7)
str1切片结果为:1234
str2切片结果为:7654321
list2切片结果为:[4, 3]
tuple2切片结果为:(9, 6, 3)

4、集合

我们前面学习的列表、元组和字符串它们都是支持重复元素的,试想一下如果我们需要对内容进行去重操作,是不是有些不方便,这里我们引入集合,集合它不支持元素的重复,内容是无序的

4.1、语法
# 定义集合字面量
{元素, 元素, ..., 元素}# 定义集合变量
变量名称 = {元素, 元素, ..., 元素}# 定义空集合
变量名称 = set()

示例演示

# 定义集合
set1 = {"糖锅", "草莓", "葡萄", "糖锅"}# 定义空集合
set2 = set()print(f"set1集合的类型是:{type(set1)}, 它的内容是:{set1}")
print(f"set2集合的类型是:{type(set2)}, 它的内容是:{set2}")

示例结果

set1集合的类型是:<class 'set'>, 它的内容是:{'葡萄', '草莓', '糖锅'}
set2集合的类型是:<class 'set'>, 它的内容是:set()
4.2、集合的常用操作

因为集合是无序的,所以集合不支持下标索引访问,但是它和列表一样,支持被修改

4.2.1、添加新元素

语法

# 将指定元素添加到集合内
集合.add(元素)

示例演示

set = {"酸角汁", "红毛丹", "酸菜猪脚火锅"}# add方法
set.add("酸角汁")
set.add("米浆粑粑")
print(f"添加元素后的集合内容为:{set}")

示例结果

添加元素后的集合内容为:{'米浆粑粑', '酸角汁', '红毛丹', '酸菜猪脚火锅'}
4.2.2、移除元素

语法

# 将指定元素从集合中移除
集合.remove(“元素)

示例演示

set = {"酸角汁", "红毛丹", "酸菜猪脚火锅"}# remove方法
set.remove("酸菜猪脚火锅")
print(f"集合移除\"酸菜猪脚火锅\"后的内同是:{set}")

示例结果

集合移除"酸菜猪脚火锅"后的内同是:{'红毛丹', '酸角汁'}
4.2.3、从集合中随机取出一个元素

语法

集合.pop()

示例演示

# pop方法
element = set.pop()
print(f"从集合中随机取出一个元素是:\"{element}\"")
print(f"取出元素后,集合的内容为:{set}")

示例结果

从集合中随机取出一个元素是:"红毛丹"
取出元素后,集合的内容为:{'酸菜猪脚火锅', '酸角汁'}
4.2.4、清空集合

语法

集合.clear()

示例演示

# clear方法
set.clear()
print(f"集合被清空了,此时集合中没有内容:{set}")

示例结果

集合被清空了,此时集合中没有内容:set()
4.2.5、取两个集合的差集

语法

# 取出集合1和集合2的差集,即集合1有而集合2没有的元素
集合1.difference(集合2)

示例演示

# difference方法
set1 = {"子弟薯片", "酸角汁", "老街饵丝"}
set2 = {"酸角汁", "红毛丹"}set3 = set1.difference(set2)
print(f"集合set1和集合set2的差集是:{set3}")

示例结果

集合set1和集合set2的差集是:{'子弟薯片', '老街饵丝'}
4.2.6、消除两个集合的差集

语法

# 对比集合1和集合2,在集合1中,删除和集合2相同的元素
# 集合1变化,集合2不变
集合1.difference_update(集合2)

示例演示

# difference_update方法
set1 = {"子弟薯片", "酸角汁", "老街饵丝"}
set2 = {"酸角汁", "红毛丹"}set1.difference_update(set2)
print(f"此时集合set1的内容是:{set1}")
print(f"此时集合set2的内容是:{set2}")

示例结果

此时集合set1的内容是:{'子弟薯片', '老街饵丝'}
此时集合set2的内容是:{'红毛丹', '酸角汁'}
4.2.7、合并两个集合

语法

集合1.union(集合2)

示例演示

# union方法
set1 = {"子弟薯片", "酸角汁", "老街饵丝"}
set2 = {"酸角汁", "红毛丹"}set3 = set1.union(set2)
print(f"合并两个集合的结果为:{set3}")

示例结果

合并两个集合的结果为:{'酸角汁', '子弟薯片', '老街饵丝', '红毛丹'}
4.2.8、统计集合中元素的数量

语法

len(集合)

示例演示

set = {"酸角汁", "红毛丹", "酸菜猪脚火锅", "酸角汁"}# len方法
num = len(set)
print(f"集合中的元素的个数为:{num} 个")

示例结果

集合中的元素的个数为:3

注意:不要看集合中写了四个长度就是四,别忘记集合可是会去重的噢~

4.2.9、集合的遍历

示例演示

set = {"酸角汁", "红毛丹", "酸菜猪脚火锅"}# for循环遍历集合
for element in set:print(f"集合中的元素有:{element}")

示例结果

集合中的元素有:红毛丹
集合中的元素有:酸角汁
集合中的元素有:酸菜猪脚火锅

因为集合不支持下标索引,所以不能使用while循环

5、字典

5.1、字典的定义

语法

# 定义一个字典字面量
{key: value, key:value, ..., key: value}# 定义字典变量
字典变量名 = {key: value, key:value, ..., key: value}# 定义空字典
字典变量 = {}
字典变量 = dict()

示例演示

# 定义字典
dict1 = {"糖锅": 23, "冰红茶": 4.5, "糖果": 666}# 定义空集合
dict2 = {}
dict3 = dict()print(f"dict1的内容是:{dict1}, 它的类型是:{type(dict1)}")
print(f"dict1的内容是:{dict2}, 它的类型是:{type(dict2)}")
print(f"dict1的内容是:{dict3}, 它的类型是:{type(dict3)}")# 定义重复key的字典
dict4 = {"糖锅": 23, "糖锅": 23}
print(f"重复key字典内容是:{dict4}")# 基于key获取value
dict5 = {"A": 1, "B": 2, "C": 3}
value = dict5["A"]
print(f"通过key获取value:{value}")# 定义嵌套字典
dict6 = {"糖锅": {"年龄": 23,"身高": 189},"糖果": {"年龄": 22,"身高": 162}
}# 从嵌套字典中获取信息
# 获取dict6中糖果的身高
h = dict6["糖果"]["身高"]
print(f"糖果的身高是:{h}cm")

示例结果

dict1的内容是:{'糖锅': 23, '冰红茶': 4.5, '糖果': 666}, 它的类型是:<class 'dict'>
dict1的内容是:{}, 它的类型是:<class 'dict'>
dict1的内容是:{}, 它的类型是:<class 'dict'>
重复key字典内容是:{'糖锅': 23}
通过key获取value:1
糖果的身高是:162cm
5.2、字典的常用操作
5.2.1、新增元素

语法

字典[key] = value

示例演示

# 新增元素
dict = {"木瓜凉水": 2,"玉米汁": 3
}dict["酸角汁"] = 2
print(f"新增元素后的字典内容为:{dict}")

示例结果

新增元素后的字典内容为:{'木瓜凉水': 2, '玉米汁': 3, '酸角汁': 2}
5.2.2、更新元素

语法

字典[key] = value

示例演示

# 更新元素
dict = {"木瓜凉水": 2,"玉米汁": 3,"酸角汁": 2
}dict["酸角汁"] = 2.5
print(f"修改元素后的字典内容为:{dict}")

示例结果

修改元素后的字典内容为:{'木瓜凉水': 2, '玉米汁': 3, '酸角汁': 2.5}
5.2.3、删除元素

语法

字典.pop(key)

示例演示

# 删除元素
dict = {"木瓜凉水": 2,"玉米汁": 3,"酸角汁": 2
}dict.pop("玉米汁")
print(f"删除元素后字典的内容是:{dict}")

示例结果

删除元素后字典的内容是:{'木瓜凉水': 2, '酸角汁': 2}
5.2.4、清空字典

语法

字典.clear()

示例演示

# 清空字典
dict = {"木瓜凉水": 2,"玉米汁": 3,"酸角汁": 2
}dict.clear()
print(f"字典被清空了:{dict}")

示例结果

字典被清空了:{}
5.2.5、获取全部的key(通过此操作可以实现遍历字典)

语法

字典.keys()

示例演示

# 获取全部的key
dict = {"木瓜凉水": 2,"玉米汁": 3,"酸角汁": 2
}keys = dict.keys()
print(f"字典中的全部key为:{keys}")# for循环遍历字典(方法一:获取全部key来实现遍历)
for key in keys:print(f"字典的key是:{key}, value是:{dict[key]}")print("------------------------------------")# for循环遍历字典(方法二)
for key in dict:print(f"字典的key是:{key}, value是:{dict[key]}")

示例结果

字典中的全部key为:dict_keys(['木瓜凉水', '玉米汁', '酸角汁'])
字典的key是:木瓜凉水, value是:2
字典的key是:玉米汁, value是:3
字典的key是:酸角汁, value是:2
------------------------------------
字典的key是:木瓜凉水, value是:2
字典的key是:玉米汁, value是:3
字典的key是:酸角汁, value是:2
5.2.6、统计字典的元素数量

语法

len(字典)

示例演示

# 统计字典元素数量
dict = {"木瓜凉水": 2,"玉米汁": 3,"酸角汁": 2
}num = len(dict)
print(f"字典的元素数量为:{num} 个")

示例结果

字典的元素数量为:3

6、数据容器的通用操作

6.1、len()、max()、min()

示例演示

list = [1, 2, 3, 4, 5]
tuple = (1, 2, 3, 4)
str = "123456789"
set = {1, 2, 3, 4, 5, 6, 7}
dict = {"key1": 1, "key2": 2, "key3": 3}print(f"列表中的元素个数是:{len(list)} 个")
print(f"元组中的元素个数是:{len(tuple)} 个")
print(f"字符串中的元素个数是:{len(str)} 个")
print(f"集合中的元素个数是:{len(set)} 个")
print(f"字典中的元素个数是:{len(dict)} 个")print("===================================================")print(f"列表中的元素最大值是:{max(list)}")
print(f"元组中的元素最大值是:{max(tuple)}")
print(f"字符串中的元素最大值是:{max(str)}")
print(f"集合中的元素最大值是:{max(set)}")
print(f"字典中的元素最大值是:{max(dict)}")print("===================================================")print(f"列表中的元素最小值是:{min(list)}")
print(f"元组中的元素最小值是:{min(tuple)}")
print(f"字符串中的元素最小值是:{min(str)}")
print(f"集合中的元素最小值是:{min(set)}")
print(f"字典中的元素最小值是:{min(dict)}")

示例结果

列表中的元素个数是:5 个
元组中的元素个数是:4 个
字符串中的元素个数是:9 个
集合中的元素个数是:7 个
字典中的元素个数是:3===================================================
列表中的元素最大值是:5
元组中的元素最大值是:4
字符串中的元素最大值是:9
集合中的元素最大值是:7
字典中的元素最大值是:key3
===================================================
列表中的元素最小值是:1
元组中的元素最小值是:1
字符串中的元素最小值是:1
集合中的元素最小值是:1
字典中的元素最小值是:key1
6.2、类型转化
6.2.1、list(容器)

将给定的容器转换为列表

示例演示

list1 = [1, 2, 3, 4, 5]
tuple = (1, 2, 3, 4)
str = "123456789"
set = {1, 2, 3, 4, 5, 6, 7}
dict = {"key1": 1, "key2": 2, "key3": 3}print(f"列表转列表的结果是:{list(list1)}")
print(f"元组转列表的结果是:{list(tuple)}")
print(f"字符串转列表的结果是:{list(str)}")
print(f"集合转列表的结果是:{list(set)}")
print(f"字典转列表的结果是:{list(dict)}")

示例结果

列表转列表的结果是:[1, 2, 3, 4, 5]
元组转列表的结果是:[1, 2, 3, 4]
字符串转列表的结果是:['1', '2', '3', '4', '5', '6', '7', '8', '9']
集合转列表的结果是:[1, 2, 3, 4, 5, 6, 7]
字典转列表的结果是:['key1', 'key2', 'key3']
6.2.2、str(容器)

将给定容器转换为字符串

示例演示

list1 = [1, 2, 3, 4, 5]
tuple1 = (1, 2, 3, 4)
str1 = "123456789"
set = {1, 2, 3, 4, 5, 6, 7}
dict = {"key1": 1, "key2": 2, "key3": 3}print(f"列表转字符串的结果是:{str(list1)}")
print(f"元组转字符串的结果是:{str(tuple1)}")
print(f"字符串转字符串结果是:{str(str1)}")
print(f"集合转字符串的结果是:{str(set)}")
print(f"字典转字符串的结果是:{str(dict)}")

示例结果

列表转字符串的结果是:[1, 2, 3, 4, 5]
元组转字符串的结果是:(1, 2, 3, 4)
字符串转字符串结果是:123456789
集合转字符串的结果是:{1, 2, 3, 4, 5, 6, 7}
字典转字符串的结果是:{'key1': 1, 'key2': 2, 'key3': 3}
6.2.3、tuple(容器)

将给定容器转换为元组

示例演示

list1 = [1, 2, 3, 4, 5]
tuple1 = (1, 2, 3, 4)
str = "123456789"
set = {1, 2, 3, 4, 5, 6, 7}
dict = {"key1": 1, "key2": 2, "key3": 3}print(f"列表转元组的结果是:{tuple(list1)}")
print(f"元组转元组的结果是:{tuple(tuple1)}")
print(f"字符串转元组的结果是:{tuple(str)}")
print(f"集合转元组的结果是:{tuple(set)}")
print(f"字典转元组的结果是:{tuple(dict)}")

示例结果

列表转元组的结果是:(1, 2, 3, 4, 5)
元组转元组的结果是:(1, 2, 3, 4)
字符串转元组的结果是:('1', '2', '3', '4', '5', '6', '7', '8', '9')
集合转元组的结果是:(1, 2, 3, 4, 5, 6, 7)
字典转元组的结果是:('key1', 'key2', 'key3')
6.2.4、set(容器)

将给定容器转换为集合

示例演示

list1 = [1, 2, 3, 4, 5]
tuple1 = (1, 2, 3, 4)
str1 = "123456789"
set1 = {1, 2, 3, 4, 5, 6, 7}
dict = {"key1": 1, "key2": 2, "key3": 3}print(f"列表转集合的结果是:{set(list1)}")
print(f"元组转集合的结果是:{set(tuple1)}")
print(f"字符串转集合结果是:{set(str1)}")
print(f"集合转集合的结果是:{set(set1)}")
print(f"字典转集合的结果是:{set(dict)}")

示例结果

列表转集合的结果是:{1, 2, 3, 4, 5}
元组转集合的结果是:{1, 2, 3, 4}
字符串转集合结果是:{'7', '1', '5', '6', '9', '8', '4', '2', '3'}
集合转集合的结果是:{1, 2, 3, 4, 5, 6, 7}
字典转集合的结果是:{'key1', 'key3', 'key2'}
6.3、容器通用排序功能

语法

sorted(容器, [reverse = True]) # 加上第二个参数就是降序排序,默认升序

示例演示

list1 = [9, 2, 7, 4, 5]
tuple1 = (1, 45, 3, 0)
str1 = "1563284"
set1 = {1, 2, 3, 4, 5, 6, 7}
dict = {"key1": 1, "key3": 2, "key2": 3}print(f"列表对象的排序结果:{sorted(list1)}")
print(f"元组对象的排序结果:{sorted(tuple1)}")
print(f"字符串对象的排序结果:{sorted(str1)}")
print(f"集合的排序结果:{sorted(set1)}")
print(f"字典对象的排序结果:{sorted(dict)}")

示例结果

列表对象的排序结果:[2, 4, 5, 7, 9]
元组对象的排序结果:[0, 1, 3, 45]
字符串对象的排序结果:['1', '2', '3', '4', '5', '6', '8']
集合的排序结果:[1, 2, 3, 4, 5, 6, 7]
字典对象的排序结果:['key1', 'key2', 'key3']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山水有相逢,各位好汉!明日见~

相关文章:

  • 跨专业自学AI人工智能学习路线图(2025版)
  • Linux日志处理命令多管道实战应用
  • 【Redis】Redis Zset实现原理:跳表+哈希表的精妙设计
  • 使用PHP对接印度股票市场数据
  • 基于c++的LCA倍增法实现
  • 【博客系统】博客系统第二弹:实现博客列表接口(在 Service 层重新封装 Mapper 层返回结果,避免实体类所有字段都向前端返回)、SimpleDateFormat 类的使用方法
  • 【RabbitMQ消息队列】详解(一)
  • Linux系统类型及常用操作命令总结
  • 第三方软件检测报告:热门办公软件评估及功能表现如何?
  • 电力系统失步解列与振荡解析
  • Java 内存泄漏 详解
  • 【AI提示词】领导力教练
  • 4.2.1 MYSQL语句,索引,视图,存储过程,触发器
  • 第十三步:vue
  • 【PVR】《Adaptive Palm Vein Recognition Method》
  • React Testing Library
  • Java学习手册:开发 Web 网站要知道的知识
  • T检验、F检验及样本容量计算学习总结
  • 2025第16届蓝桥杯省赛之研究生组D题最大数字求解
  • 学习spark总结
  • 上海明天起进入“升温通道”,五一假期冲刺33℃
  • 多地征集农村假冒伪劣食品违法线索,全链条整治“三无”产品
  • 王一博赛车故障退赛冲上热搜,工作室回应:下次再战
  • 伊朗港口爆炸已造成25人死亡,灭火行动已近尾声
  • 我国对国家发展规划专门立法
  • 艺术与医学的对话,瑞金医院办了一个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