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城市范围30米分辨率土地覆盖数据(1985-2020)
Global urban area 30 meter resolution land cover data (1985-2020)
- 时间分辨率年
- 空间分辨率10m - 100m
- 共享方式保护期 277 天 5 时 42 分 9 秒
- 数据大小:8.98 GB
- 数据时间范围:1985-2020
- 元数据更新时间2024-01-11
数据集摘要
1985~2020全球城市土地覆盖和城市范围数据基于美国陆地卫星Landsat TM5、ETM+、OLI多光谱影像生成。分类系统包括耕地、森林、草地、灌木地、湿地、水体、苔原、人造地表、裸地、冰川及永久积雪10种地表覆盖类型。制图流程包括卫星图像数据预处理、样本采集、分类和后处理四个步骤。数据的预处理包括确定1985-2020年间可用的Collection 2中T1级别的surface reflection影像,删除有云污染数据和无效数据,之后采用各波段的分位数合成图像。训练样本的采集主要是通过目视解译、自动生成和已发表训练样本再利用三种方式实现。训练样本根据可用数据的稀疏程度,分别基于连续变化和检测(CCDC)方法和欧氏距离(ED),光谱角距离(SAD)方法迁移到整个时期。在分类中首先提取样本特征值,包括NDVI、NDWI等遥感指数的均值、最大、最小和方差,和波段分位数一起作为输入数据,在每3度网格上训练随机森林模型,基于交叉验证,选择最优特征值组合,并使用训练好的随机森林模型对图像进行分类。分类结果在线下进行时空一致性处理。之后结果基于全球行政区划数据集(GADM4.1)合并到第二级,即对应中国的地级行政区。如果没有第二级行政区划,则在国家尺度上合并,然后基于不透水面生成城市边界,用城市边界对分类结果进行裁剪,生成在行政区范围内的城市土地覆盖。基于独立的验证样本集对最后结果的分类精度进行检验。数据格式:栅格数据.tif。数据投影:WGS1984.
数据文件命名方式和使用方法
文件命名:数据按照年份压缩,压缩文件名如1985.tar.gz, 可用WinRar解压。每个解压后的文件夹包含两个数据集,分别是该年份城市范围的shp文档和城市范围土地覆盖的tif文档。shp格式的文件名称为"xxxx.shp"以及附属的cpg, dbf, prj, shx文档。raster格式的文件名称为"xxxx.tif",其中xxxx代表行政区划名称。全球统一采用GADM数据的第二级行政区划,如该国无第二级行政区划,则直接以该国国名命名。比如Beijing.tif就代表这个文件描述北京城市地区的土地覆盖状况。Beijing.shp代表确定的空间范围。数据读取方式:该数据集中的所有shp文件可以用ArcGIS等能读取.shp文件的程序打开。tif文件可以用ArcGIS和各种遥感处理软件打开。主流数据处理工具Python和R均可读取上述文件。
数据要求的引用方式数据引用必读
数据的引用
魏洪, 冯泽民, 杨军. (2024). 全球城市范围30米分辨率土地覆盖数据(1985-2020). 国家青藏高原数据中心. https://doi.org/10.11888/Terre.tpdc.300981. https://cstr.cn/18406.11.Terre.tpdc.300981.
Wei, H., Feng, Z., Yang, J. (2024). Global urban area 30 meter resolution land cover data (1985-2020). National Tibetan Plateau / Third Pole Environment Data Center. https://doi.org/10.11888/Terre.tpdc.300981. https://cstr.cn/18406.11.Terre.tpdc.300981.
(下载引用: RIS格式 RIS英文格式 Bibtex格式 Bibtex英文格式 )
文章的引用
使用本数据时必须引用“文章的引用”中列出的文献,并进行数据的引用
资助项目
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全球城镇化时空格局(2019YFA0607201)
数据使用声明
为尊重知识产权、保障数据作者的权益、扩展数据中心的服务、评估数据的应用潜力,请数据使用者在使用数据所产生的研究成果中(包括公开发表的论文、论著、数据产品和未公开发表的研究报告、数据产品等成果),明确注明数据来源和数据作者。对于转载(二次或多次发布)的数据,作者还须注明原始数据来源。
中文发表的成果致谢中参考以下规范注明:数据来源于“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http://data.tpdc.ac.cn)。
英文发表的成果致谢中依据以下规范注明: The datasets is provided by National Tibetan Plateau / Third Pole Environment Data Center (http://data.tpdc.ac.cn).
许可协议
署名 4.0 国际 (CC BY 4.0)
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https://data.tpdc.ac.cn/zh-hans/data/2f04ea1e-8430-4870-bb4a-c70e26523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