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C++实时统计数据均值、方差和标准差

文章目录

    • 1. 算法原理
    • 2. 类设计
    • 3. 完整代码实现
    • 4. 总结

本文采用了一种递推计算方法(Welford 算法)实时更新数据的均值、方差和标准差,其算法原理及实现如下。

1. 算法原理

‌Welford算法‌是由B.P.Welford于1962年提出的,用于计算样本均值和样本方差的算法。该算法通过一次遍历数据即可更新方差,减少了计算时间和舍入误差,具有更好的数值稳定性‌。

Welford算法通过以下递推公式计算样本均值和方差:
初始化:
M 1 = x 1 , S 1 = 0 M_1 = x_1, S_1 = 0 M1=x1,S1=0

对于接下来的样本值x_k,使用递推公式:

M k = M k − 1 + ( x k − M k − 1 ) / k M_k = M_{k-1} + (x_k - M_{k-1}) / k Mk=Mk1+(xkMk1)/k
S k = S k − 1 + ( x k − M k − 1 ) ( x k − M k ) S_k = S_{k-1} + (x_k - M_{k-1}) (x_k - M_k) Sk=Sk1+(xkMk1)(xkMk)

其中,2 ≤ k ≤ n,第k个样本方差估计为
s 2 = S k / ( k − 1 ) s^2 = S_k / (k - 1) s2=Sk/(k1)

Welford算法相比传统的Two-pass和Naive方法有以下优势:

  • 一次遍历‌
    传统方法需要遍历两次数据(Two-pass方法)或一次遍历但需要保存所有数据(Naive方法),而Welford算法只需一次遍历即可完成计算。
  • 数值稳定性‌
    传统方法在处理大数据集时容易产生舍入误差,而Welford算法通过增量方式更新,减少了误差积累。
  • 减少计算时间‌
    由于减少了遍历次数和计算步骤,Welford算法在计算效率和速度上更具优势。
  • 应用场景
    Welford算法广泛应用于各种需要在线计算统计量的场景,特别是在深度学习中,如PyTorch的LayerNorm实现中就采用了Welford算法来计算方差。LayerNorm在深度学习模型中用于归一化层输出,帮助模型更好地收敛和学习‌

2. 类设计

  • 成员变量

    • m_num:已处理的数据点数量。
    • m_mean:当前均值。
    • m_sum:递推计算的平方和(用于方差计算)。
  • 方法

    • update(double x):更新统计量。
    • currentMean(), variance(), stdDev():获取当前统计值。
    • reset():重置统计状态。

3. 完整代码实现

StatisticMethod.h

#pragma onceclass StatisticMethod 
{
public:StatisticMethod();~StatisticMethod();void update(double x);double currentMean() const;double variance() const;double stdDev() const;void reset();private:int m_num;            // 数据点数量double m_mean;        // 当前均值double m_sum;         // 平方和
};

StatisticMethod.cpp

#include "stdafx.h"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cmath>
#include "StatisticMethod.h"StatisticMethod::StatisticMethod() : m_num(0), m_mean(0.0), m_sum(0.0) 
{//使用参数列表初始化
}
StatisticMethod::~StatisticMethod()
{}
// 添加新数据点,更新统计量
void StatisticMethod::update(double x)
{m_num++;double delta = x - m_mean;m_mean += delta / m_num;    // 递推更新均值double delta2 = x - m_mean;m_sum += delta * delta2;    // 递推更新平方和
}// 获取当前均值
double StatisticMethod::currentMean() const
{return m_mean;
}// 计算样本方差(无偏估计)
double StatisticMethod::variance() const
{if (m_num < 2) return 0.0;    // 避免除以0return m_sum / (m_num - 1);
}// 计算标准差
double StatisticMethod::stdDev() const
{return std::sqrt(variance());
}// 重置统计量
void StatisticMethod::reset()
{m_num = 0;m_mean = 0.0;m_sum = 0.0;
}
int main()
{StatisticMethod stats;double data[10] = { 1.0, 2.0, 3.0, 1.5, 6.0, 8.0, 2.0, 6.0, 4.5, 1.0 };for (int i = 0; i < 10; i++){stats.update(data[i]);printf("新增数据: %f | 均值:%f 方差:%f, 标准差:%f\n", data[i], stats.currentMean(), stats.variance(), stats.stdDev());}system("pause");return 0;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 总结

  • 采用Welford 算法:避免传统方法(如先计算总和再求均值)的浮点数精度损失,保证了数值稳定性。
  • 处理边界条件:当数据量(n < 2)时,方差返回 0.0
  • 本文算法的优势:内存效率高,仅需要维护3个成员变量,适合实时或大数据场景。
  • 对比传统算法:避免存储全部数据,计算复杂度O(1)。

相关文章:

  • python如何用递归函数求1+2+3+4+5的值
  • 【linux】一文掌握 Tmux 的各种指令(Tmux备忘清单)
  • 开源CMS系统的SEO优化功能主要依赖哪些插件?
  • Android Studio 2024版,前进返回按钮丢失解决
  • mysql模糊多次OR查询某一个字段,针对这个字段进行查询分组
  • 软件评测:从多维度看其界面、功能、性能稳定性如何?
  • ubantu18.04(Hadoop3.1.3)之Flink安装与编程实践(Flink1.9.1)
  • AWS虚拟专用网络全解析:从基础到高级实践
  • 【前端】从零开始的搭建顺序指南(技术栈:Node.js + Express + MongoDB + React)book-management
  • Spring项目使用JWT进行后端鉴权
  • 让数据优雅落地:用 serde::Deserialize 玩转结构体实体
  • Prompt
  • Go 1.24 is released(翻译)
  • 【leetcode】最长公共子路径问题
  • TypeScript概述
  • 2025年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试题库及答案(流动式起重机Q2)
  • 2.2.2goweb内置的 HTTP 处理程序2
  • gem5教程 第七章 如何在 gem 5 中运行我自己的程序
  • 深入理解网络原理:TCP协议详解
  • 测试用例介绍
  • 女乘客遭顺风车甩客、深夜丢高速服务区,滴滴霸道回应:赔五百元
  • 伊朗阿巴斯港港口爆炸已致47人受伤
  • 观察|上海算力生态蓬勃发展,如何助力千行百业数智化转型升级
  • 中国平安一季度净赚270亿降逾26%,营运利润增2.4%
  • 龚曙光:散文家永远只有一个视角,就是“我与时代”
  • 韩国对华中厚板征收临时反倾销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