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初学 有差异的知识点总结(一)
目录
一、基础语法规则
1.注释
2.代码编写
二、基础语法
1.变量
2.数据类型
3.数据类型的转换
(1)隐式转换
(2)显示转换
4.标识符
5.运算符
6.字符串
(1)定义
(2)拼接
三、输入输出
1.input()
2.print()
正文中蓝字代表和java语言对比。
一、基础语法规则
1.注释
python中,用#表示单行注释,格式为:
# 注释内容
规范: #和注释内容之间一般会以一个空格隔开。
用三对单引号''' '''或者三对双引号""" """表示多行注释。
2.代码编写
不强制用分号来标识代码语句的结束。
二、基础语法
1.变量
格式为:
变量名 = 字面量
不需要在变量名之前定义变量的数据类型
2.数据类型
(1)数值类型
主要有整数(int)、浮点数(float)、复数(complex)、布尔(bool)
少了long、char等独立的数据类型,多了复数类型
(2)字符串(String)
其余四种数据数据类型为列表(List)、元组(Tupe)、集合(set)、字典(Dictionary)
可以通过调用type()方法来直接查看数据类型。
3.数据类型的转换
(1)隐式转换
主要作用于数值类型int、float和bool中。低精度向高精度数值转换以及bool类型的变量在参加运算的过程中(自动转换为0和1)都会发生默认转换(隐式转换)。
(2)显示转换
格式为: 变量名 = 数据类型(函数)
其中字符串类型简写为str,在转换时任何数据类型都可以转换成字符串类型,但是只有字符串的内容是数字时,才可以实现字符串类型到数值类型的转换。
4.标识符
只允许由字母、中文、数字和下划线组成,数字不能开头。目前仍不推荐使用中文。
命名规范:多个单词组合时中间用下划线隔开。
在学习java时,主要是驼峰式命名来实现。
5.运算符
//取整除,如:3//2结果为1
**指数乘,如:2**3表示2的3次方
6.字符串
(1)定义
有三种方法,分别是单引号' ',双引号" ",三对双引号(三引号)""" """。最常用的就是双引号。
当遇到字符串的内容中包含单或双引号时,除了通过转义字符实现之外,在单引号里可以直接添加双引号,在双引号里也可以直接添加单引号。
(2)拼接
(1)利用+直接拼接
利用符号+只能实现同为字符串类型的字面量之间或者字面量与变量之间的拼接。
不能实现不同类型之间的拼接。比如字符串类型的name+数值类型的5
这点在java中是可以的。
(2)字符串格式化实现不同类型拼接
(1)方式1
格式为:
"%占位符" %变量
多个变量占位时:
"%占位符" %(变量1,变量2,变量3……)
常用占位符有s(变为字符串类型),d(变为整数类型),f(变为浮点数类型)
此方式还可以实现精度控制,整体和C语言中的格式基本相似。
(2)方式2
格式为:
f"内容{变量}"
这种方式不考虑类型和精度,更加快速;可以理解成直接将变量的内容放在括号里面。
三、输入输出
1.input()
input()可以从键盘上获取输入,接收到的输入固定为字符串类型,如果想要其他类型,就要进行数据类型的转换。
input()可以直接在括号里输入字符串作为输入前的提示信息。如:input("请输入银行卡密码")
2.print()
print()将内容输出到屏幕上,可以输出多种数据类型和表达式结果。
当有多个内容输出时,内容之间容逗号隔开。 即print(内容1,内容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