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考研湖科大教书匠计算机网络)第一章概述-第一节:因特网概述

文章目录

  • 一:网络、互联网和因特网基本概念
  • 二: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
  • 三:ISP和基于ISP的三层结构的因特网
    • (1)ISP
    • (2)基于ISP的三层结构的因特网
  • 四:因特网的标准化工作
  • 五:因特网的组成
    • (1)从“组成部分”视角看:由硬件、软件和协议组成
    • (2)从“工作方式”视角看:由边缘部分和核心部分组成
    • (3)从“功能组成”视角看:由分为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组成

一:网络、互联网和因特网基本概念

网络(Network):由若干结点(Node)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Link)组成

例如下图中,笔记本、台式机、打印机和交换机是4个结点,它们之间使用链路(有线链路或无线链路) 连接而成就形成了一个网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互联网(internet):多个网络通过路由器(Router)互连起来,形成的一个覆盖范围更大的网络。因此,互联网又可以称之为网络中的网络(Network of Networks)

如下图,上图中的网络便可以通过路由器互连起来形成互联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因特网(Internet):本质就是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用户数量数以亿计,互连的网络数量数以百万计。连接到互联网上的计算机称之为主机(host)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二: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

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如下

  • 阶段一:从单个网络ARPANET向互联网发展
    • 1969年:美国国防部创建了第一个分组交换网ARPANET(阿帕网),但是它只能连接相同类型的网络
    • 70年代中期:人们意识到不能仅仅使用一个单独的网络来满足所有通信问题,因此人们开始研究不同网络的互连,这便是早期因特网的雏形
    • 1983年:ARPANET接受TCP/IP协议成为其标准协议,使得所有使用该协议的计算机都能利用互联网进行通信,因而人们把1983年作为因特网的诞生日期
  • 阶段二:逐步建成三级结构的因特网
    • 1985年起:NSF(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围绕6个大型计算机中心建设计算机网络,即国家科学基金网NSFNET。如下图,NSFNET是一个三级结构的网络,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或企业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1990年:ARPANET任务完成,正式关闭

    • 1991年:人们意识到,因特网必然会扩大其使用范围而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大学和研究机构,所以美国政府决定将因特网主干网交由私人公司经营,并开始对接入因特网的单位收费

  • 阶段三:逐步形成了多层次ISP结构的因特网
    • 1993年:NSFNET逐渐被若干个商用因特网主干网取代,政府机构不再负责因特网的运营,而让各种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因特网服务提供者)来运营,例如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等
    • 1994年:由欧洲原子核研究组织开发的万维网(WWW) 在因特网上被广泛使用,这大大方便了非网络专业人员对网络的使用,促使因特网迅猛发展
    • 1995年:NSFNET停止运作,因特网彻底商业化

三:ISP和基于ISP的三层结构的因特网

(1)ISP

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因特网服务提供者):ISP向广大用户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任何机构和个人只要向ISP交纳规定的费用就可以获得因特网主机通信时所必须要求的IP地址,而ISP则可以从因特网管理机构处申请到成块的IP地址,这样机构和用户就可以通过ISP接入因特网。我国主要的ISP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基于ISP的三层结构的因特网

基于ISP的三层结构的因特网:如下图,现如今因特网逐渐演变为基于ISP的多层次结构网络,根据提供服务的覆盖面积大小和所拥有IP地址数量的不同,ISP分为如下三个层次

  • 第一层ISP(主干ISP):级别最高,服务面积最大,一般可以覆盖国际区域范围,拥有高速链路和交换设备,第一层ISP直接互联第二层ISP和一些大公司都是第一层ISP的用户
  • 第二层ISP(地区ISP):具有区域性覆盖或国家性覆盖规模,与少数第一层ISP相连接,第三层ISP是第二层ISP的用户
  • 第三层ISP(本地ISP):只拥有本地范围的网络,一般的校园网、住宅用户和无线移动用户都是第三层ISP的用户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四:因特网的标准化工作

因特网的标准化工作:因特网的标准化工作对因特网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特网在制定其标准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面向公众

  • 因特网所有的RFC(Request For Comments)技术文档都可以从因特网上免费下载:链接
  • 任何人都可以随时用电子邮件发表对某个文档的意见或建议

ISOC(因特网协会)是一个国际性组织,它负责对因特网进行全面管理,以及在全世界范围内促进其发展和使用,其中

  • IAB(因特网体系结构委员会):负责因特网有关协议的开发
  • IETF(因特网工程部):负责研究中短期工程问题,主要针对协议开发和标准化
  • IRTF(因特网研究部):从事理论方面的研究和开发一些需要长期考虑的问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制定因特网正式标准需要经历以下4个阶段

  • 因特网草案:此阶段还不是RFC文档
  • 建议标准:此阶段开始成为RFC文档
  • 草案标准
  • 因特网标准:注意并非所有RFC文档都是因特网标准,只有一小部分RFC文档最后才能变成因特网标准

五:因特网的组成

(1)从“组成部分”视角看:由硬件、软件和协议组成

硬件

  • 主机(端系统)
  • 通信链路:如双绞线、光纤
  • 交换设备:如路由器、交换剂等
  • 通信处理机:如网卡

软件 主要包括各种实现资源共享的软件和方便用户使用的各种工具软件

  • 如网络操作系统、邮件收发程序、FTP程序、聊天程序等

协议 计算机网络的核心,规定了网络传输数据时需要遵循的规范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从“工作方式”视角看:由边缘部分和核心部分组成

边缘部分 由所有连接到因特网上、供用户直接使用的主机组成,用来进行通信和资源共享

  • C/S方式:指的是一个是客户端发送请求,一个是服务端处理请求
  • P2P方式:指的是对等网络,这两台机器既可以做服务器也可以做客户端

核心部分大量的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它为边缘部分提供连通性和交换服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从“功能组成”视角看:由分为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组成

通信子网 由各种传输介质、通信设备和相应网络协议组成,实现资源共享数据处理

资源子网 实现数据通信

color=“0000ff”>通信子网:** 由各种传输介质、通信设备和相应网络协议组成,实现资源共享数据处理

资源子网 实现数据通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相关文章:

  • 斯皮尔曼相关(spearman)相关性分析一文详解+python实例代码
  • 场景编程集锦-月光族的期待
  • Linux测试主机之间连通性和端口是否开放的方法
  • 【安全硬件】Chap.7 对实体芯片采取物理手段破解;芯片IC逆向工程和拆分制造;物理上对芯片的攻击分类;侧信道攻击;Kocher针对RSA的计时攻击
  • webpack笔记
  • 机器学习(4)——周志华
  • 【卷积码系列4】卷积码的状态转移函数、距离谱和译码性能界分析及matlab仿真
  • 大数据NiFi(十一):NiFi入门案例一
  • Git:关于分支的操作
  • APP攻防——Xpoesd proxifier 抓取数据包
  • Java设计模式中的创建者模式/单例模式是啥?单例模式其中的饿汉式与懒汉式又是啥?又可以用在哪些地方
  • 过年了,怎么样批量爬取某东商品信息,并做可视化
  • 来自 GitHub 2022 的趋势和见解
  • 机器学习--多层感知机、卷积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
  • C语言灵魂核心——指针深度修炼
  • JSP——标准标签库 (JSTL)
  • ES6 模块化
  • 【初阶数据结构】——双“指针”求解数组常见问题
  • Python基础(二十二):文件操作
  • 数据的存储(C语言)
  • 人民时评:投资于人,促高质量充分就业
  • AI应用大盘点:谁暴涨?谁掉队?
  • 商务部:将积极会同相关部门加快推进离境退税政策落实落地
  • 核电开闸!国常会核准10台新机组,拉动超2000亿投资,新项目花落谁家?
  • 屋顶上的阳光与火光:战争如何改变了加沙的能源格局
  • 理想汽车副总裁刘杰:不要被竞争牵着鼻子走,也不迷信护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