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机器视觉用消色差双合透镜

光学系统案例:机器视觉用消色差双合透镜

一、设计规格

1. 应用场景:专为工业相机成像而设计,工作于可见光波段,旨在满足该领域对高精度成像的需求。

2. 核心参数:

• 焦距:精确要求达到 50 mm ±1%,确保成像的清晰度与准确性,对后续的光学系统布局及成像效果起着关键作用。

• F 数:F/4,对应通光孔径为 Φ12.5 mm,此参数决定了系统的进光量,影响着图像的亮度与对比度。

• 视场角:±10°,限定了相机能够捕捉的视野范围,在工业检测等应用场景中,合适的视场角可确保关键区域完整成像。

• 波长范围:覆盖 486 nm(F 线) - 656 nm(C 线),涵盖了可见光的主要波段,以保证在该波段内的成像质量,满足不同颜色物体的清晰成像需求。

• 分辨率:要求大于 100 lp/mm @ MTF30,这是衡量光学系统分辨细微结构能力的重要指标,直接关系到工业相机能否捕捉到微小缺陷或精细特征。

• 畸变:控制在 < 0.5%,确保成像的几何形状不失真,对于精密测量、图像识别等应用至关重要。

• 总长:小于 65 mm,考虑到系统的紧凑性与安装空间限制,合理的总长设计有助于系统集成。

• 工作距离:200 mm ±5 mm,明确了透镜与被观测物体之间的距离要求,适应特定的工业检测场景。

二、初始结构选择

采用经典的双胶合消色差透镜构型,充分利用不同光学材料的特性:

• 前镜片:选用 H-ZF52A 高折射率高色散玻璃,具有正光焦度,负责主要的光线折射与聚焦,其高折射率特性有助于减小镜片厚度,同时高色散特性在后续色差校正中发挥关键作用。

• 后镜片:采用 H-ZK10A 低色散玻璃,具备负光焦度,与前镜片胶合配合,通过合理的曲率设计,胶合界面成为消除色差的关键面,利用两种玻璃的色散差异,有效校正色差,提高成像质量。

三、优化过程

1. Step 1 - 基础像差校正:

• 变量选取:将两镜片的 4 个曲率半径以及胶合面厚度作为优化变量,这些参数直接影响光线的传播路径与聚焦效果,对像差校正起着决定性作用。

• 评价函数构建:以 RMS 波前差与横向色差权重作为评价指标,RMS 波前差反映了光线的波前平整度,横向色差权重则针对不同颜色光线的聚焦偏差进行评估,确保在整个波长范围内的成像一致性。

• 约束条件设定:在优化过程中,通过代码约束 TTHI(表面 4) > 3mm,保证镜片边缘强度,防止因边缘过薄导致强度不足;同时限定 EFFL = 50 ±0.5mm,确保焦距在设计要求范围内。

• 优化成果:经过此步骤优化,球差校正至 < λ/4,色差控制在 < 5 μm,显著提升了成像的清晰度与色彩还原度。

2. Step 2 - 场曲与畸变平衡:

• 引入 Petzval 项约束:添加 PETC < 0.1 mm 的约束条件,Petzval 场曲是光学系统中常见的像差之一,通过对其约束,可有效改善像面的平坦度。

• 后镜片曲率调整:精细调整后镜片的曲率分布,使场曲 < 20 μm,减少因场曲导致的图像边缘模糊现象,保证整个视场范围内的成像质量均匀性。

3. Step 3 - 公差敏感度优化:

• 蒙特卡洛分析:运用 Zemax 公差模块进行蒙特卡洛分析,模拟实际加工过程中的参数随机变化,评估各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敏感度。

• 敏感变量约束:针对敏感变量胶合面曲率 R3,添加松弛约束 |R3| > 80mm,降低其曲率灵敏度,提高系统在实际加工制造过程中的稳定性,减少因加工误差导致的性能劣化。

四、加工良率分析

1. 关键工艺指标:

• 曲率半径公差:要求达到 ±0.5%(干涉仪检测),工艺能力指数 Cpk 为 1.33,这一精度要求确保镜片的曲率加工精度,直接影响光线的折射与聚焦效果。

• 中心厚度公差:控制在 ±0.02 mm(精密铣磨),Cpk 达到 1.67,精确的中心厚度保证了镜片的光程差,对成像质量起着关键作用。

• 面形精度:规定 PV < λ/2 @632.8nm,Cpk 为 1.5,良好的面形精度可减少光线的不规则反射与散射,保证光线按预期路径传播。

• 偏心:限定 < 30 μm(高精度定心车床),Cpk 为 1.2,偏心控制确保镜片的光轴与系统光轴重合,防止因偏心产生像差。

2. 良率提升措施:

• 取消非球面设计:此举可大幅降低 5 倍加工成本,在保证成像质量满足要求的前提下,简化加工工艺,提高生产效率。

• 采用标准玻璃牌号:选择库存率 >95%的标准玻璃,确保原材料的供应及时性,减少因材料短缺导致的生产延误,同时降低采购成本。

• 胶合工艺优化:采用 UV 固化胶进行胶合工艺,使良率提升至 98%,提高镜片胶合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减少胶合缺陷对成像质量的影响。

五、杂散光控制方案

1. 主要杂散光路径:

• 镜片边缘多次反射:光程差 <5mm,光线在镜片边缘多次反射后进入系统,形成杂散光干扰主光路成像,降低图像对比度。

• 机械内壁散射:机械内壁表面粗糙度 Ra = 0.8μm,粗糙表面易对光线产生散射,使杂散光混入主光路,影响成像清晰度。

• 传感器表面反射回镜组:传感器表面反射的光线若重新进入镜组,会叠加在主像上,造成图像噪声与干扰。

2. 抑制措施:

• 机械结构优化:

• 设置挡光环:设计 3 个阶梯式挡光环,深度 ≥2mm,有效阻挡镜片边缘反射及机械内壁散射的杂散光进入主光路,通过多次反射消耗杂散光能量。

• 镜筒内壁处理:对镜筒内壁进行黑色阳极氧化,使其反射率 <2% @550nm,减少内壁对光线的反射,降低杂散光强度。

• 镜片边缘涂覆:在镜片边缘涂覆炭黑环氧树脂,吸收镜片边缘反射的杂散光,防止其再次进入光路。

• 光学镀膜应用:

• 双面增透膜:在镜片双面镀制增透膜,使单面反射率 <0.5% @400 - 700nm,提高光线透过率,减少镜片表面反射产生的杂散光。

• 胶合面截止膜:在胶合面镀制截止膜,阻断 >700nm 杂光,防止红外杂光进入系统,进一步净化光路。

3. 验证方法:

• 非序列追迹:通过 1e6 条光线的非序列追迹模拟,结果显示 0.1°离轴光源产生的杂散光对比度 <0.1%,鬼像强度 <主像的 1e - 5,有力验证了杂散光控制措施的有效性,确保系统在复杂环境下仍能获得高质量的成像效果。

六、最终性能验证
指标 设计值 实测值(10 个样机平均) 
MTF@100lp/mm 0.42 0.38±0.03 
场曲 <15μm 18μm 
装配良率 - 92% (Cpk = 1.25) 
杂散光抑制比 - 1.2e - 5 

从实测结果来看,大部分指标接近设计值,MTF 实测值虽略低于设计值但在合理误差范围内,场曲稍有超出设计要求,装配良率达到 92%,杂散光抑制比表现优异,表明整体设计在实际生产与应用中具备较高的可行性与可靠性。

七、迭代优化记录

1. v1.2 改进:将前镜片边缘厚度从 2.1mm 增至 2.5mm,有效解决了镜片破裂问题,破裂率从 8%降至 1.5%,提高了镜片的机械强度与稳定性,保障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

2. v1.5 改进:增加第二挡光环位置优化,使杂散光降低 40%,进一步提升了杂散光控制效果,优化系统成像质量,满足对成像纯净度要求日益提高的工业应用需求。

八、关键设计总结

1. 像差平衡策略:巧妙利用胶合面承担主要色差校正任务,通过合理设计前后镜片表面曲率,分别精确控制球差和场曲,实现了在整个视场范围内的高质量成像,保证不同颜色光线聚焦清晰、像面平整。

2. 成本控制:采用对称式设计,减少元件数量,简化系统结构,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标准化镜片直径为 Φ25.4mm,便于批量采购与加工,提高生产效率,从设计源头把控成本。

3. 可制造性设计:确保所有曲率半径 >30mm,避免超精密加工需求,降低加工难度与成本,提高加工良率,使设计方案能够顺利落地量产,兼顾光学性能与生产可行性。

 

相关文章:

  • RockyLinux9 部署 Zabbix7 完整步骤
  • Springboot下载文件, 文件名中文是乱码, 空格变加号
  • Web前端开发——超链接与浮动框架(下)
  • 机器学习项目一:虚假新闻检测
  • yum安装MySQL数据库
  • MCP协议实战指南:在VS Code中实现PostgreSQL到Excel的自动化迁移
  • 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统一建模语言
  • centOS 安装和配置docker
  • 《探秘鸿蒙分布式软总线:开启无感发现与零等待传输新时代》
  • 3.7 字符串基础
  • 树莓派第5代主板连接cis摄像头
  • Python学习笔记(列表相关操作)
  • 供应商涨价,项目如何控制采购成本
  • ⑫交换机引流设备案例
  • What Was the “Game Genie“ Cheat Device, and How Did It Work?
  • ViT 模型讲解
  • 【Java八股】
  • 3.2.2.2 Spring Boot配置视图控制器
  • 机器学习项目三:颜色检测
  • Java老鼠迷宫(递归)---案例来自韩顺平老师讲Java
  • 上海又现昆虫新物种:体长仅1.5毫米,却是凶猛的捕食者
  • 言短意长|把水搅浑的京东和美团
  • 路面突陷大坑致车毁人亡,家属称不知谁来管,长治当地回应
  • 从板凳席到指挥台,横扫广东男篮的少帅潘江究竟有何神奇
  • 马拉松夺冠机器人将小批量量产:价格与一台入门级小轿车差不多
  • 释新闻|加州诉特朗普政府:美国最大经济体为何打响关税阻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