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数据结构实验7.2:二叉树的基本运算

文章目录

  • 一,实验目的
  • 二,问题描述
  • 三,基本要求
  • 四,实验操作
  • 五,示例代码
  • 六,运行效果


一,实验目的

  1. 深入理解树与二叉树的基本概念,包括节点、度、层次、深度等,清晰区分二叉树与一般树的结构特点,为后续学习和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2. 熟练掌握用递归方法实现二叉树的遍历,通过递归算法的设计和实现,深刻体会递归思想在处理树结构数据时的简洁性和高效性,提高对递归算法的运用能力。
  3. 掌握借助栈或队列实现二叉树遍历的非递归迭代方法,理解栈和队列在模拟递归过程中的作用,培养利用数据结构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算法设计思路。
  4. 熟练掌握构造Huffman树、Huffman编码等操作,理解Huffman树的原理和应用场景,能够根据给定的字符频率构建最优的Huffman树,并生成相应的Huffman编码,提高对数据压缩等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5. 通过对二叉树相关知识的学习和编程实践,加深对二叉树的理解,逐步培养运用二叉树结构解决实际问题的编程能力,提升算法设计、调试和分析的综合素养。

二,问题描述

编程实现二叉树的下列基本运算。
(1)创建一棵二叉树;
(2)求二叉树中结点的总数;
(3)统计二叉树的叶结点个数;
(4)求二叉树的深度;
(5)用按层次顺序遍历二叉树的方法,统计树中具有度为1的结点数目;
(6)交换二叉树每个结点的左孩子和右孩子;
(7)输出二叉树。

三,基本要求

(1)采用二叉链表作为二叉树结点的存储结构;
(2)设计实现上述各种运算的算法;
(3)设计主函数以完成对上述算法的调用,并输出结果;
(4)完善参考程序;
(5)设计测试数据,上机调试、测试完善后的参考程序,保存并打印测试结果,对算法性能进行分析。

四,实验操作

1,双击Visual Studio程序快捷图标,启动程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之前创建过项目的话,直接打开即可,这里选择【创建新项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单击选择【空项目】——单击【下一步】按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编辑好项目的名称和存放路径,然后单击【创建】按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创建C++程序文件,右击【源文件】——选择【添加】——【新建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输入项目名称,单击【添加】按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7,编写代码,单击运行按钮,运行程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五,示例代码

#include<stdio.h>
#include<stdlib.h>
#include<malloc.h>typedef struct BiTNode { 			// 定义二叉树的结点结构char data;   					// 假定树结点的元素类型为charstruct BiTNode* lchild; 			// 左指针struct BiTNode* rchild; 		// 右指针
} BiTNode, * BiTree;void CreateBiTree(BiTree& T)
{  // 先序递归遍历方式创建一棵二叉树char ch;scanf("\n%c", &ch);     								// 输入根结点的值if (ch == '#') 											// 终止项T = NULL;else{T = (BiTree)malloc(sizeof(BiTNode)); 				// 创建根结点if (!T)exit(-1);T->data = ch;printf("\n请输入%c结点的左子结点(#表无):", T->data); // 先序遍历创建左子树CreateBiTree(T->lchild);printf("\n请输入%c结点的右子结点(#表无):", T->data); // 先序遍历创建右子树CreateBiTree(T->rchild);}
}//统计二叉树的叶子结点个数。
int LeafNodeCount(BiTree T)
{if (T == NULL)return 0;                //如果是空树,则叶子结点个数为0else if (T->lchild == NULL && T->rchild == NULL) // 判断该结点是否是叶子结点(左孩子右孩子都为空),若是则返回1return 1;elsereturn LeafNodeCount(T->lchild) + LeafNodeCount(T->rchild);
}//交换二叉树每个结点的左孩子和右孩子。
void ChangeLR(BiTree T)
{BiTree p;if (T == NULL || (T->lchild == NULL && T->rchild == NULL))return;else{p = T->lchild;T->lchild = T->rchild;T->rchild = p;}ChangeLR(T->lchild);ChangeLR(T->rchild); // 交换右子树上结点的左右孩子
}
// 统计二叉树中度为1的结点数
int D1_Nodes(BiTree T)
{int  num1, num2;if (T == NULL || (!T->lchild && !T->rchild))return 0;num1 = D1_Nodes(T->lchild);num2 = D1_Nodes(T->rchild);if (T->lchild && !T->rchild)	// 若结点T的左子树非空,右子树空,则返回左// 子树上度为1的结点数加1(当前结点度为1)return num1 + 1;else if (!T->lchild && T->rchild)return num2 + 1;elsereturn num1 + num2;
}//求二叉树结点数目
int Nodes(BiTree  T)
{int num1, num2;if (T == NULL)return 0;else {num1 = Nodes(T->lchild);				// 统计左子树的结点数num2 = Nodes(T->rchild);				// 统计右子树的结点数return num1 + num2 + 1; // 左右子树结点总数加1(当前结点)}
}// 求二叉树的深度
int BiTreeDepth(BiTree T)
{int leftdep, rightdep;if (T == NULL) // 终止项return 0;else{leftdep = BiTreeDepth(T->lchild);rightdep = BiTreeDepth(T->rchild);return (leftdep > rightdep) ? (leftdep + 1) : (rightdep + 1);}
}
//以括号表示格式输出二叉树
void OutputBiTree(BiTree T)
{		// 先序递归遍历方式输出括号表示的二叉树if (T != NULL)									// 终止项{printf("%c", T->data);						// 访问根结点if (T->lchild != NULL || T->rchild != NULL){printf("(");							// 根的孩子用圆括号对括OutputBiTree(T->lchild);				// 先序遍历输出左子树if (T->rchild != NULL)printf(",");						// 根的左右孩子以“,”分隔OutputBiTree(T->rchild);				// 先序遍历输出右子树printf(")");							// 根的孩子用圆括号对括}}
}void main()
{int n;BiTNode* proot; 						// 定义树proot = NULL; 						// 初始化为空树printf("请输入根结点元素(#表无):");		// 创建二叉树CreateBiTree(proot);printf("\n(1)二叉树创建成功!其括号表示格式输出:\n\t");OutputBiTree(proot);printf("\n");n = Nodes(proot);printf("(2)二叉树结点总数是:%d\n", n);n = LeafNodeCount(proot);printf("(3)二叉树的叶子结点数为:%d\n", n);n = BiTreeDepth(proot);printf("(4)二叉树的深度是:%d\n", n);n = D1_Nodes(proot);printf("(5)二叉树中度为1的结点数是:%d\n", n);ChangeLR(proot);printf("(6)交换所有结点的左右孩子后二叉树括号表示法输出:\n\t");OutputBiTree(proot);printf("\n");
}

六,运行效果

1,实验测试效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编写代码运行后的效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相关文章:

  • 直线轴承的正确安装方式是什么?
  • 服务治理-服务发现和负载均衡
  • Windows使用SonarQube时启动脚本自动关闭
  • 详解与HTTP服务器相关操作
  • (9)VTK C++开发示例 --- 计算两点之间的距离
  • 分享一个DeepSeek+自建知识库实现人工智能,智能回答高级用法。
  • 精益数据分析(4/126):开启数据驱动的创业之旅
  • Leakcanary框架分析:他是如何检测内存泄漏的?四大引用;Heap Dump的实现,设计原则
  • 深度学习在语音识别中的应用
  • 性能比拼: Deno vs. Node.js vs. Bun (2025版)
  • LLM做逻辑推理题 - 如何找出不标准的球?
  • Rabbitmq集群重启操作
  • 交易系统的构建与实战法则
  • 《解锁图像“高清密码”:超分辨率重建之路》
  • leetcode 674. Longest Continuous Increasing Subsequence
  • LLM MCP模型上下文协议快速入门(for Java)
  • B端管理系统:企业运营的智慧大脑,精准指挥
  • FPGA——DDS信号发生器设计
  • Qt UDP 通信的详细实现步骤和示例代码
  • 系统思考:危机中的转型机遇
  • 广东虎门大桥计划今年10月开启大修,工期27个月
  • 东莞一初中生跑操时倒地身亡,家属质疑校方施救不力
  • 中国足协、中足联:对浙江队外援阿隆·布彭扎不幸离世表示深切哀悼
  • 消博会参展外企坚定看好中国市场:对中国经济基本面和强大韧性充满信心
  • 1150公里氢能动脉贯通,西部陆海新通道“氢走廊”正式投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