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网络篇】TCP vs UDP底层区别+网络编程概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大家好呀
我是浪前

今天讲解的是网络篇的第三章:网络编程概念和TCP&UDP的区别

网络编程概念+TCP和UDP的区别

    • 跨主机通信:
    • 网络编程
      • 插座:
      • 网络编程的本质:
    • 网络编程的重要概念:
      • 客户端和服务器:
    • 客户端和服务器的交互模式
    • TCP 和UDP的区别

大家好呀,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网络篇

网络篇的前两篇博客主要是进行了网络初识,主要介绍了网络的基本概念和背景流程

接下来的章节会重点介绍网络编程:

也就是去实际地编写代码,通过代码来完成基于网络的跨主机通信

跨主机通信:

实现跨主机通信有很多的方式,如下所示:

  1. TCP/IP网络
  2. 蓝牙通信
  3. 近场通信(NFC)
  4. 毫米波通信
  5. 等等

而TCP/IP网络是我们日常编程中最容易涉及到的最通用的跨主机通信的方式
蓝牙通信的方式特点:功耗低,待机时间长,效率也低
近场通信(NFC): 需要在现实中贴的很近才可以
毫米波通信: 功率较高,带宽也高,抗干扰能力差

所以我们下面就直接来学习TCP/IP的跨主机通信方式吧~

网络编程

网络编程的定义就是:通过网络,让两个主机之间能够进行通信,基于这样的通信来完成一定的功能

插座:

注意:需要一组插座才可以完成网络编程:

插座的定义:

进行网络编程的时候,需要操作系统提供一组API,通过这些API才能完成网络编程
API就是应用层和传输层之间交互的路径

这一组API就称作“Socket API”,也就是叫做插座。

通过这一套Socket API 就可以解决不同主机之间,不同系统之间的网络通信了

在传输层这一层里面提供的网络协议,主要是TCP和UDP协议,
而TCP和UDP这两个协议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差别很大,导致使用了这两个协议进行的网络编程也存在一定的差别,所以系统就提供了两套Socket API

TCP有一套Socket API ,UDP也有一套Socket API

网络编程的本质:

网络编程的本质就是学习传输层给应用层提供的API就可以写网络编程的代码,通过代码把数据交给传输层,进一步通过层层封装,就可以把数据通过网卡发送出去了

我们要学习的不仅仅是API,也要学习网络程序的基本工作流程

后端开发:就是服务器上的程序开发
而服务器就会涉及到大量的网络通信
虽然实际开发中使用的是一些框架,比如Spring
不会直接用到系统原生的API,但是框架的背后,也是封装了系统API来实现网络通信的

只要我们掌握了这些基础API,就可以更好地理解框架的工作流程,也可以拥有自己去实现框架/魔改框架的能力,然后搭配上数据结构和算法能力才是未来的核心竞争力,而不是学会了什么特别高大上的流行框架:

如下图所示,一图胜千言~

![[表情包.gif]]

网络编程的重要概念:

客户端和服务器:

客户端 vs 服务器

客户端的定义:

客户端就是在网络中,主动发起通信的一方,就是客户端

服务器的定义:

服务器就是被动接受的一方

客户端和服务器的角色不是固定不变的~

同一个程序在不同的场景中,可能是客户端,也可能是服务器

举一个大家都喜欢听的例子:

在少男少女谈恋爱的过程中:一般是男生追求女生,
但是如果一直是男生单方面努力,全靠男生主动,这个恋爱大概率不可能谈成,男生要么追不上,要么即使最后费尽千辛万苦才谈上,但是这个感情也难以长久

那么恋爱的正确打开方式是什么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正常情况一般是男生主动了一段时间之后,女生也能够主动,也就是女生也有积极的回应男生的追求,这样后面感情才会长长久久

给大家支一个小妙招~
当你的女朋友给你发消息,说肚子疼,最近不舒服的时候,你千万不要回复“多喝热水/岩浆”这样的废话,记住这句话

Talk is cheaper, show me the action

你先不要急着回复消息,如果你们是同校,那么你立即去买好热好红糖水和布洛芬,然后走到她的宿舍楼下,叫她下来拿…

如果你们是异地,你可以立马在美团买药的购物车里面加满布洛芬+红糖水的商品,然后配送到她的地点,到了之后直接call她电话,告诉她去拿药…

切实的行动胜过千言万语~
好啦,今天的恋爱小课堂就结束啦,我们拉回正题

所以程序在网络中的角色是可以发生改变的,主动的时候就是客户端,被动的时候就是服务器

请求(request)

请求的定义:客户端给服务器发送的数据称为 “请求”

响应(response)

响应的定义:服务器给客户端返回的数据称为“响应”

客户端和服务器的交互模式

客户端和服务器一共有四种交互模式:

  1. 一问一答
  2. 一问多答
  3. 多问一答
  4. 多问多答

我们分别来介绍:

1: 一问一答:

一个请求对应一个响应,一对一

在后续的网站开发(web开发)中都是这种一问一答的交互形式
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一问多答:

客户端的一个请求对应了服务器的多个响应

使用场景: 适用于下载的场景,当你要下载一个大的文件时,此时客户端发送这个下载任务请求的时候,服务器就分成了多个响应

3: 多问一答:

客户端的多个请求只对应了一个服务器的响应
使用场景:上传

4: 多问多答:

一个请求可能对应多个响应
一个响应也可能对应多个请求
这个场景主要涉及到“远程控制/远程桌面”
我们进行的鼠标键盘操作,都会作为一个个请求发送出去
我们看到的一个个画面都对应了一个个响应

想要进行网络编程,需要使用系统的API,这个API本质上是传输层提供的
传输层涉及到的协议主要有两种: 一个是TCP 一个是UDP
由于这两个协议之间的差异还是很大的,所以TCP和UDP的API各不相同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TCP 和UDP的区别

TCP和UDP这两种协议的特性(工作原理) 差异很大,导致使用这两种协议进行网络编程,也存在一定的差别,系统就分别提供了两套API

TCP和UDP的区别:

  1. TCP是有连接的,UDP是无连接的
  2. TCP是可靠传输的,UDP是不可靠传输的
  3. TCP是面向字节流的,UDP是面向数据报的
  4. TCP和UDP都是全双工的

TCP是有连接的,UDP是无连接的

这里的连接是抽象的概念:不是物理上的连接,而是彼此保留了对方的关键信息
计算机中这种抽象的连接是很常见的

此处的连接本质上就是建立连接的双方,各自保存对方的信息,连接的特点是双方都认同
只要通信的双方都记录了对方的关键信息,此时连接就建立好了

TCP要想通信必须先建立连接,即要先保留对方的关键信息,连接建立好了之后,才能进行后续的通信

但是:如果A想和B建立连接,但是B不愿意,那么连接就会失败

连接的本质就是各自保存对方的相关信息

举一个例子~

小坤同学给小纪同学打电话,小纪同学接通了,这个连接才成功,如果小纪同学没有接,那么连接失败

这个连接是如何实现的?
在客户端中,有一些数据结构记录了谁是小坤同学的服务器

在服务器中,有一些数据结构记录了谁是小坤同学的客户端

在这个数据结构中,可以保存很多的信息,所以一个客户端可以保存很多的服务器,一个服务器也可以保存很多的客户端

TCP是有连接的,UDP是无连接的

UDP不需要进行连接,UDP想要进行通信,就直接发送数据即可,不需要征得对方的同意,UDP自身也不会保存对方的信息
虽然UDP不知道对方的信息,但是写程序的人得知道,UDP自己不会保存,但是程序员调用UDP的socket api的时候要把对方的位置作为参数给传过去

TCP会先去保存对方的关键信息,然后再进行连接

UDP是不会去保存对方的信息,直接进行的通信

TCP是可靠传输,UDP是不可靠传输

在网络上存在的“异常情况“非常多,无论使用什么样的软硬件技术手段,都没有办法100%保证网络数据能够从A一定传输到B

网络上进行通信,A -> B 发送一个消息,这个消息也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送达的

再牛逼的技术也比不过挖掘机的一铲子
无线通信技术的手段,当然很厉害,但是传输的效率也比不过有线的
无线受到环境干扰的因素更加多了

TCP的可靠传输是退而求其次,可靠传输不是100%送达,

而是如果A给B发送消息,消息是否会真的送达到B ,
A是知道的,即A会知道消息是发送失败还是发送成功,
如果发送失败,那么A就可以在发送失败的时候采取一定的措施(尝试重传之类的)

所以可靠传输指的是: A在发送消息之后,A能够知道是发送成功还是发送失败

在TCP中就内置了可靠传输机制
在UDP中就没有内置可靠传输机制

为什么UDP不内置这个可靠传输机制呢?
因为这个可靠传输虽然很好,但是也还是要付出代价的
可靠传输是要去付出代价来交换的
做任何事情都是要付出代价的

如果内置了可靠传输机制,那么会导致:

  1. 机制更加复杂
  2. 传输效率会降低

TCP内置了可靠传输机制之后,在发送数据之后可以知道是否发送成功

UDP没有内置可靠传输机制,在发送数据之后不知道是否发送成功

TCP是面向字节流的,UDP是面向数据报的
此处的字节流和文件操作中的字节流是一个意思

TCP也是文件操作一样,以字节为单位来进行传输的

UDP则是按照数据报为单位来进行传输的,每次传输的基本单位是一个数据报

这个数据报是由一系列的字节构成的特定的结构

UDP数据报是有一个严格的格式的,一次只能传输一个完整的数据报,不可以只传输半个数据报

网络通信数据的基本单位,涉及到多种说法:

  1. 数据报(Datagram)
  2. 数据包(Packet)
  3. 数据帧(Frame)
  4. 数据段(Segment)

TCP和UDP都是全双工的

什么是全双工?

一个信道,允许双向通信,就是全双工
一个信道,只能单向通信,就是半双工

代码中使用一个Socket对象,就可以发送数据也能够接收数据,这个就是全双工

操作系统提供的网络编程的API 叫做“socket api”,意为插头,插座

相当于代码中使用一个Socket对象,就可以发送数据也能够接受数据:

一个网线里面是有8根线,这个8根线分为两组,4个一组,每一组都可以完成一个完成的通信过程)
分为两组就是为了防止万一其中的一根线坏了,那么另一组也可以正常地工作

这个一组中的4根线,有的负责上传,有的负责下载,这里的全双工就是靠着多根线来完成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相关文章:

  • 数据结构排序算法全解析:从基础原理到实战应用
  • MySQL游标的定义和应用
  • Kubernetes相关的名词解释CNI插件(1)
  • 【Easylive】seataServer.properties 配置文件详细解析
  • stm32(gpio的四种输出)
  • 2025年渗透测试面试题总结-拷打题库06(题目+回答)
  • 网络--socket编程(2)
  • 【Linux】条件变量、基于阻塞队列的生产者消费者模型
  • java怎么找bug?Arthas原理与实战指南
  • 内积模型的性质
  • 数字化转型四步走:企业的进化密码
  • 大模型Rag - 两大检索技术
  • JVM基础认知:JVM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它如此重要?
  • 【NLP 65、实践 ⑯ 基于Agent优化文章】
  • 【AI论文】ColorBench:视觉语言模型能否看到并理解多彩的世界?一个全面的色彩感知、推理和鲁棒性基准测试
  • 基于medusa范式的大模型并行解码推理加速初探
  • 程序性能(1)嵌入式基准测试工具
  • PointCore——利用局部全局特征的高效无监督点云异常检测器论文与算法解读
  • Redis增删改查
  • 意志力的源头——AMCC(前部中扣带皮层)
  • 林间徐行寻风眠——关于浙美“徐宗帅捐赠纪念展”
  • 一场小型越野赛为何吸引众多越野大神打卡?
  •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亚太峰会人工智能大模型论坛举行
  • 上海地铁18号线二期长轨贯通,预计今年年底开通初期运营
  • 西北政法大学推无手机课堂,有学生称要求全交,学校:并非强制
  • 吃瘪的“大金子”和失踪的“孙哥”,韩国海归遭遇至暗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