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电容失效分析过程、失效分析报告
参考:
深度剖析关键电子元器件电解电容内部故障隐患
电解电容的参数指标
电路板中电解电容是存在寿命的,电解电容中的电解液随着时间会慢慢减少导致电容容值降低,最终导致电源出现问题。相信大家都见过电解电容鼓包的情况。
所以做设计的时候需要把电解电容的寿命时间考虑进去。
本文介绍一个电解电容失效分析的过程,最终失效的原因是因为厂家生产过程中存在问题,混进了腐蚀性元素。
1.失效现象复现
对NG电解电容4ps进行容值,损耗测试。
测试结果显示:NG1的容值明显低于功能OK1电容,损耗值也明显偏高,电容容值表现为大幅降低。
2.无损透视检查
利用无损透视检查,确认NG1内部结构是否存在异常。
检查结果显示:内部结构完整,卷绕良好,内部未发现明显烧毁等异常现象。
3.解剖分析
解剖分析发现NG1电容电解内部电解液干枯,这是导致电容参数漂移的直接原因;
芯子呈现焦黄色且发现多处黑点,电解纸与阴阳极箔粘结一起,无法分离,说明电容内部温度较高;
芯子内部未发现明显的熔融烧现象,说明电容失效与电应力烧毁无直接相关性。
4.阴阳离子分析
对NG1、OK1进行阴阳离子分析,发现:NG1和OK1都发现有Cl-离子,Cl-离子为腐蚀性阴离子,电容内部会发生以下化学反应。
在长时间通电使用后,电容内部发生化学反应,导致电容内部温度升高,内部压力过大,最终导致电容发生鼓包及参数漂移。
NG1内部未检测到PO43-,进一步说明内部可能发生了相关的化学反应。
5. 切片分析
对NG1的阳极箔、OK1的阳极箔进行切片分析,确认失效样品内部是否发生反应。
结果说明:电容失效与电应力无直接相关性。阳极箔表面发现裂纹,裂纹位置及阳极箔表面都发现金属氧化物,说明内部发生了化学反应。金属化合物及裂纹延伸到Al层表面,这会导致电容内部漏电流增大及电容内部温度身高,这与电容失效现象相吻合。
6.老化试验
由于电容是在产品中使用一年左右失效,为确认电容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是否会出现容值减少的现象。参考GB/T 5993-2003 ,GB/T 2693-2001,取3pcs同批次(OK1~OK3)进行加速老化试验后测量电容容值的变化情况。
在老化试验后,取OK1~OK2进行开封观察。
观察结果显示:老化试验后电容芯子都呈焦黄色,与NG1芯子颜色接近,且OK1也发现有与NG1接近的黑点,只是存在程度上的差异。
老化试验显示:电容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容值衰减及芯子变黑的现象。
7. 总结
电容失效的直接原因为电容内部发生了腐蚀反应,导致电容内部发热,内部压力增大及电解液干枯。
根本原因为电容内部存在腐蚀性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