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Python设计模式:对象池

1. 什么是对象池设计模式?

对象池设计模式是一种创建型设计模式,主要用于管理和复用对象,以提高性能和资源利用率。它通过维护一个对象的集合(池),来避免频繁地创建和销毁对象,从而减少内存分配和垃圾回收的开销。对象池通常用于那些创建和销毁成本较高的对象,例如数据库连接、线程、网络连接等。

对象池的基本工作原理如下:

  • 初始化:在对象池创建时,预先实例化一定数量的对象,并将它们放入池中。
  • 获取对象:当需要使用对象时,从池中获取一个可用的对象。如果池中没有可用对象,则可以选择创建新的对象(如果池的大小没有达到上限)。
  • 归还对象:使用完对象后,将其归还到池中,而不是销毁它。归还后,对象可以被标记为可用,以供下次使用。
  • 管理对象:对象池可以管理对象的生命周期,包括创建、销毁、清理等操作。

对象池的优点:

  • 性能提升:通过复用对象,减少了对象的创建和销毁次数,从而提高了性能。
  • 资源管理:对象池可以有效管理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和过度使用。
  • 控制对象数量:对象池可以限制同时存在的对象数量,防止系统过载。

对象池的缺点:

  • 复杂性:实现对象池可能会增加系统的复杂性,特别是在管理对象的状态和生命周期时。
  • 内存占用:如果对象池中的对象数量过多,可能会导致内存占用增加。
  • 线程安全:在多线程环境中,需要确保对象池的线程安全,以避免竞争条件。

对象池通常用于以下场景:

  • 数据库连接池:管理数据库连接的复用,避免频繁创建和销毁连接。
  • 线程池:管理线程的复用,提高多线程程序的性能。
  • 网络连接池:管理网络连接的复用,减少网络延迟和资源消耗。
  • 图形对象池:在游戏开发中,管理图形对象(如精灵、粒子等)的复用。
class DatabaseConnection:def connect(self):print("Connecting to the database.")def disconnect(self):print("Disconnecting from the database.")class ConnectionPool:def __init__(self, size):self.pool = [DatabaseConnection() for _ in range(size)]self.available_connections = self.pool.copy()def get_connection(self):if self.available_connections:connection = self.available_connections.pop()connection.connect()  # 连接时调用 connect 方法return connectionelse:print("No available connections.")return Nonedef release_connection(self, connection):connection.disconnect()  # 释放连接时调用 disconnect 方法self.available_connections.append(connection)def available_count(self):return len(self.available_connections)# 客户端代码
if __name__ == "__main__":pool_size = 3pool = ConnectionPool(pool_size)# 测试获取连接print(f"Available connections: {pool.available_count()}")conn1 = pool.get_connection()print(f"Available connections after getting conn1: {pool.available_count()}")conn2 = pool.get_connection()print(f"Available connections after getting conn2: {pool.available_count()}")conn3 = pool.get_connection()print(f"Available connections after getting conn3: {pool.available_count()}")# 尝试获取超过池大小的连接conn4 = pool.get_connection()  # 这将显示 "No available connections."# 释放连接if conn1:pool.release_connection(conn1)print(f"Available connections after releasing conn1: {pool.available_count()}")if conn2:pool.release_connection(conn2)print(f"Available connections after releasing conn2: {pool.available_count()}")if conn3:pool.release_connection(conn3)print(f"Available connections after releasing conn3: {pool.available_count()}")# 再次尝试获取连接conn5 = pool.get_connection()print(f"Available connections after getting conn5: {pool.available_count()}")
Available connections: 3
Connecting to the database.
Available connections after getting conn1: 2
Connecting to the database.
Available connections after getting conn2: 1
Connecting to the database.
Available connections after getting conn3: 0
No available connections.
Disconnecting from the database.
Available connections after releasing conn1: 1
Disconnecting from the database.
Available connections after releasing conn2: 2
Disconnecting from the database.
Available connections after releasing conn3: 3
Connecting to the database.
Available connections after getting conn5: 2
  1. 数据库连接类DatabaseConnection 类模拟数据库连接,提供 connectdisconnect 方法。

  2. 连接池类ConnectionPool 类管理数据库连接的池。它在初始化时创建一定数量的连接,并提供获取和释放连接的方法。

  3. 可用连接计数available_count 方法返回当前可用连接的数量,方便管理和监控连接池的状态。

  4. 客户端测试代码:在客户端代码中,创建连接池并测试获取和释放连接的功能。通过打印可用连接的数量,验证对象池的管理能力。

2. 示例 1:Python 自带线程池的操作示例

在 Python 中,concurrent.futures 模块提供了一个简单而强大的接口来管理线程池。通过 ThreadPoolExecutor 类,开发者可以轻松地并发执行任务。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的示例,展示如何使用 Python 自带的线程池来处理并发任务。

线程池是一种线程管理机制,它允许你创建一个线程的集合(池),并在需要时复用这些线程。通过使用线程池,可以避免频繁创建和销毁线程的开销,从而提高程序的性能和响应速度。

ThreadPoolExecutor 提供了一个高层次的接口来管理线程池。以下是一些基本操作:

  • 创建线程池
  • 提交任务
  • 获取任务结果
  • 使用上下文管理器
from concurrent.futures import ThreadPoolExecutor, as_completed
import time# 定义一个模拟耗时的任务
def task(n):print(f"Task {n} is starting.")time.sleep(n)  # 模拟耗时操作print(f"Task {n} is completed.")return n * 2if __name__ == "__main__":# 创建一个线程池,最多允许 3 个线程同时执行with ThreadPoolExecutor(max_workers=3) as executor:# 提交多个任务futures = {executor.submit(task, i): i for i in range(1, 6)}# 获取任务结果for future in as_completed(futures):result = future.result()print(f"Result: {result}")
Task 1 is starting.
Task 2 is starting.
Task 3 is starting.
Task 1 is completed.
Task 4 is starting.
Result: 2
Task 2 is completed.
Task 5 is starting.Result: 4
任务 123 同时开始执行,因为线程池的最大线程数为 3。
当任务 1 完成后,线程池会继续执行任务 45。
每个任务的结果在完成后被打印出来。
  1. 导入模块:首先,我们导入 ThreadPoolExecutoras_completed 函数。as_completed 用于迭代已完成的任务。

  2. 定义任务task 函数模拟一个耗时的任务,接受一个参数 n,并在执行过程中打印任务的开始和完成信息。它还返回 n * 2 作为结果。

  3. 创建线程池:使用 ThreadPoolExecutor 创建一个线程池,指定最大线程数为 3。

  4. 提交任务:使用字典推导式提交多个任务。executor.submit(task, i) 将任务提交给线程池,并返回一个 Future 对象。

  5. 获取结果:使用 as_completed 函数迭代已完成的任务。通过 future.result() 获取每个任务的返回值,并打印结果。

相关文章:

  • 金融数据分析(Python)个人学习笔记(11):回归分析
  • el-popover实现下拉滚动刷新
  • Java1.8原生http 与SSM Jetty性能对比
  • 数据库MySQL学习——day1(创建表与数据类型)
  • Linux开机自动挂载磁盘方法
  • 01.Python代码Pandas是什么?pandas的简介
  • org.springframework.beans.factory.config.YamlPropertiesFactoryBean 类详解
  • StarRocks 异常 Table creation timed out.
  • U535982 J-A 小梦的AB交换 题解
  • 安全调度系统:安全管理的智能中枢
  • 从零学会epoll的使用和原理
  • Function calling, 模态上下文协议(MCP),多步能力协议(MCP) 和 A2A的区别
  • Vue3+TS中svg图标的使用-@unocss/preset-icons
  • 【深度学习】LoRA:低秩适应性微调技术详解
  • 第33周JavaSpringCloud微服务 电商进阶开发
  • VSCode连服务器一直处于Downloading
  • 多骨干、多融合:RT-DETR 如何解锁主干网络新姿势?
  • 面试网络基础知识 — IP地址
  • 聚能芯半导体禾润一级代理HT7886开关限流降压变换器 5V – 100V 的宽输入电压3.5A 开关限流降压变换器
  • USB 共享神器 VirtualHere 局域网内远程使用打印机与扫描仪
  • 最高检发布知识产权检察白皮书,“知识产权检察厅”同日亮相
  • 印尼塔劳群岛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40千米
  • 事故调查报告:东莞一大楼装修项目去年致1人死亡,系违规带电作业
  • 商务部:支持外籍医生开设诊所,优化罕见病药品进口抽检模式
  • 电子产品已拆封,还能申请“七天无理由退货”吗?上海法院这样判
  • 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将于9月1日落地,首批6家检测机构出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