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用户模块-SpringEvent观察者模式

1. 背景与需求

        在很多系统中,我们常常需要对用户的行为进行处理,比如发放奖励、处理通知等。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希望在两个场景下发放“改名卡”这个奖励:

  1. 用户注册时:当一个新用户注册成功时,我们希望立即发放改名卡作为奖励。

  2. 用户被点赞时:当其他用户点赞时,同样发放改名卡作为鼓励。

        为了实现这一功能,我们需要处理用户注册和点赞的业务逻辑,并在这些行为发生时自动触发相应的奖励发放。然而,直接将奖励发放逻辑写入注册和点赞的处理流程会导致代码变得越来越复杂,也会使得不同模块之间的耦合性增加。

问题

  • 当我们直接把发放改名卡的代码写在注册或者点赞处理的地方时,每次修改这部分代码时,都可能影响到注册和点赞的核心业务逻辑,这样不仅难以维护,还可能引入一些意外的错误。

  • 同时,我们希望能确保徽章的发放是可靠的,不能丢失。

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引入“事件驱动”的方式,通过事件(Event)来处理这类需求。Spring 提供了非常方便的事件机制,我们可以使用这个机制来“发布”一个事件(比如用户注册或点赞),然后通过“监听”这些事件来执行奖励发放的逻辑。

这种方式的好处是:

  • 解耦:注册和点赞逻辑不再关心徽章的发放,所有与奖励发放相关的逻辑都可以在独立的模块中完成。

  • 灵活性:如果以后需要修改奖励的发放规则,只需要修改事件监听的处理逻辑,而不必修改注册或点赞的核心业务代码。

  • 可靠性:事件机制可以确保即使在复杂的业务操作中,奖励的发放仍然可靠,避免出现遗漏。

2. 技术选择

        为了实现事件驱动的徽章发放功能,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技术方案。这里我们有两种常见的技术选择:

  1. RocketMQ

    • 什么是 RocketMQ?
      RocketMQ 是一个高性能的消息队列系统,主要用来处理大规模的异步消息。简单来说,它就像一个传递信息的中介,能够把消息可靠地传递到接收方。

    • 如何用它实现事件驱动?
      我们可以使用 RocketMQ 来发送用户注册或点赞事件,然后由其他系统(比如徽章发放服务)来消费这些消息,完成相应的处理。

    • 优点

      • 消息可靠:一旦消息发送出去,它一定会被消费到,不会丢失。

      • 高可用:适用于需要处理大量消息的场景。

    • 缺点

      • 与事务管理有点关系:如果消息是在事务中发送的,可能出现事务回滚时消息未能正确消费的问题,这就可能导致系统状态不一致。

  2. Spring 自带的事件机制(ApplicationEventPublisher)

    • 什么是 Spring 事件机制?
      Spring 提供了一个轻量级的事件机制,可以帮助我们在应用中定义和发布事件。它的基本概念是:当某个操作发生时,我们可以发布一个事件,系统中的其他部分可以监听到这个事件,并做相应的处理。

    • 如何用它实现事件驱动?
      我们可以使用 Spring 的 ApplicationEventPublisher 来发布用户注册或点赞事件,然后通过事件监听器(Listener)来处理发放改名卡的逻辑。

    • 优点

      • 与 Spring 自身高度集成,使用简单,不需要额外配置。

      • 可以灵活控制事件的处理方式:比如可以决定事件是在事务中执行,还是与事务独立执行。

      • 适合轻量级应用和不需要高并发的场景。

    • 缺点

      • 适用范围有限,主要适用于系统内部的事件通信,不能像 RocketMQ 一样处理跨系统的消息。

总结

  • 如果你的应用需要处理大量消息,特别是跨系统的消息传递,RocketMQ 是一个可靠的选择。

  • 如果你更关注轻量级的事件驱动架构,并且不需要复杂的分布式消息处理,Spring 自带的事件机制 会是一个更简单、易于实现的方案。

        在本例中,我们选择了 Spring 事件机制,因为用户注册和徽章发放的操作本身是属于同一个系统内部的,且不需要高并发的消息处理,Spring 事件就能够满足我们的需求,同时提供了灵活的事务控制。

3. SpringEvent 实现方案

        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事件驱动的好处和技术选择,接下来我们看看如何用 Spring 的事件机制来实现这个功能。

3.1 定义事件

在 Spring 中,事件是通过继承 ApplicationEvent 类来定义的。事件类通常包含两个部分:

  1. 事件的发布者:指明谁发布了这个事件(例如:注册模块)。

  2. 事件的数据:传递给监听者的数据(例如:注册的用户信息)。

        我们需要创建一个自定义事件类,来表示用户注册事件。在这个事件类中,我们将包含用户的信息。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context.ApplicationEvent;public class UserRegistrationEvent extends ApplicationEvent {private String username;public UserRegistrationEvent(Object source, String username) {super(source);  // 调用父类的构造方法,传递事件发布者this.username = username;}public String getUsername() {return username;}
}

        这里的 UserRegistrationEvent 类继承了 ApplicationEvent,并通过构造方法传递了事件发布者和注册用户的用户名。

3.2 发布事件

        事件类定义好后,我们就可以在需要的地方发布事件了。在我们的案例中,当用户注册时,我们会通过 ApplicationEventPublisher 来发布 UserRegistrationEvent 事件。

        通常,事件的发布是通过 Spring 容器来完成的,所以我们可以注入 ApplicationEventPublisher 来发送事件。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context.ApplicationEventPublisher;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beans.factory.annotation.Autowired;public class UserService {@Autowiredprivate ApplicationEventPublisher eventPublisher;public void registerUser(String username) {// 1. 用户注册的业务逻辑System.out.println(username + " 注册成功!");// 2. 发布用户注册事件UserRegistrationEvent event = new UserRegistrationEvent(this, username);eventPublisher.publishEvent(event);}
}

        在上面的代码中,registerUser 方法模拟了用户注册的过程。当用户注册成功后,我们就通过 eventPublisher.publishEvent 发布了一个 UserRegistrationEvent 事件。

3.3 事件监听器

        事件发布后,我们还需要定义事件监听器(Listener),来监听这些事件并执行具体的操作(比如发放改名卡)。

        Spring 提供了 ApplicationListener 接口来实现事件监听。我们可以创建一个 UserRegistrationListener 类,来处理用户注册事件,并在事件发生时发放改名卡。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context.ApplicationListener;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stereotype.Component;@Component
public class UserRegistrationListener implements ApplicationListener<UserRegistrationEvent> {@Overridepublic void onApplicationEvent(UserRegistrationEvent event) {// 获取事件中的用户名String username = event.getUsername();// 发放改名卡的逻辑System.out.println("给用户 " + username + " 发放改名卡!");}
}

        在这个类中,UserRegistrationListener 实现了 ApplicationListener 接口,并重写了 onApplicationEvent 方法来处理 UserRegistrationEvent 事件。当事件触发时,这个方法会被调用,进而执行发放改名卡的操作。

3.4 事务控制

Spring 事件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我们可以自由控制事件的发布是否与事务一起执行。比如在用户注册的场景中,用户注册操作和发放改名卡的操作不一定要在同一个事务中执行。我们可以选择将事件发布放在事务外部,避免一旦注册失败,改名卡发放也被回滚。

这种灵活性使得我们可以更好地控制系统的业务逻辑。

3.5 总结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就完成了 Spring 事件驱动的用户注册和改名卡发放功能。总结一下,主要步骤有:

  1. 定义事件:通过创建自定义的事件类 UserRegistrationEvent 来表示用户注册行为。

  2. 发布事件:在用户注册时,通过 ApplicationEventPublisher 发布事件。

  3. 监听事件:通过实现 ApplicationListener 接口,创建事件监听器来处理事件,执行改名卡的发放操作。

  4. 事务控制:控制事件是否与事务一起回滚,确保逻辑的解耦。

        这种方式不仅使得代码结构更加清晰,也提高了系统的可维护性和扩展性。

4. RocketMQ 与 Spring 事件的对比

        在选择技术方案时,我们主要考虑 RocketMQ 和 Spring 自带的事件机制。虽然这两者都能实现事件驱动,但它们在一些关键特性上有所不同。接下来,我们将对它们进行详细的对比,帮助大家理解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应用的方案。

4.1 消息传递的范围

  • RocketMQ
    RocketMQ 是一个分布式消息队列,它的设计目的是跨系统、跨服务地传递消息。简单来说,如果你的应用需要将消息传递到不同的系统或者服务中,RocketMQ 非常合适。例如,当用户在一个系统注册后,需要通知到其他独立的服务(比如通知服务、奖励服务等),RocketMQ 就能很好地处理这些跨服务的消息传递。

  • Spring 事件
    Spring 事件机制主要用于同一个应用(同一个 Spring 容器)内部的事件传递。当事件发布后,系统内部的其他模块可以通过监听器来响应事件。因此,Spring 事件适用于应用内部的事件驱动。例如,用户注册时发放改名卡的操作,可以在同一个 Spring 容器内通过事件机制处理。

总结

  • RocketMQ 更适合分布式系统,跨服务传递消息。

  • Spring 事件 更适合单一应用内部的事件驱动。

4.2 消息的可靠性

  • RocketMQ
    RocketMQ 作为一个消息队列系统,设计上就是为了确保消息的可靠传递。在发送消息时,它保证即使出现网络故障、系统崩溃等情况,消息也能被正确传递。消息队列会持久化存储消息,直到消息被消费成功,这确保了消息不会丢失。

  • Spring 事件
    Spring 事件机制是基于应用上下文的事件传播,它不涉及消息的持久化和可靠性。也就是说,当你发布一个 Spring 事件时,如果事件监听器没有执行或者执行失败,并不会像 RocketMQ 那样自动保证消息的可靠性。因此,Spring 事件适合那些不要求事件消息“保证送达”的场景。

总结

  • RocketMQ 提供高可靠性的消息传递,确保消息不会丢失。

  • Spring 事件 不保证消息的持久化,适合内部事件驱动,不需要保证每次消息都成功送达。

4.3 事务处理

  • RocketMQ
    RocketMQ 支持与事务的结合,它可以在消息发送时与事务绑定,确保在事务成功提交时消息也被发送出去。如果事务回滚,RocketMQ 会保证消息也不会被发送出去。这个功能适合需要强一致性的场景,比如金融交易系统。

  • Spring 事件
    Spring 事件提供了更灵活的事务控制。你可以选择事件是否和事务一起提交。也就是说,当你发布一个 Spring 事件时,Spring 事件可以选择在事务提交后执行,也可以在事务外部执行。如果某个操作失败导致事务回滚,Spring 事件机制允许你决定是否也回滚事件的执行。这让它更加适合一些不那么严格要求事务一致性的场景。

总结

  • RocketMQ 可以与事务结合,确保消息和事务的一致性,适用于强一致性要求的场景。

  • Spring 事件 允许灵活地控制事件是否与事务一起执行,适合不强制要求一致性的应用。

4.4 系统架构复杂度

  • RocketMQ
    由于 RocketMQ 是一个独立的消息队列系统,它需要单独的部署和运维工作。你需要确保消息队列的高可用性、可靠性以及性能,这增加了系统的复杂度。

  • Spring 事件
    Spring 事件机制是 Spring 框架自带的功能,完全在应用内部工作,不需要额外的基础设施支持。因此,使用 Spring 事件时,不需要担心额外的部署和运维工作,架构较为简单。

总结

  • RocketMQ 增加了系统的架构复杂度,需要考虑消息队列的部署、维护等。

  • Spring 事件 更加简单,适合内部使用,不需要额外的基础设施。

4.5 性能

  • RocketMQ
    作为分布式消息系统,RocketMQ 支持高吞吐量和高并发,能够处理大量的消息。它适用于需要处理海量数据的场景,比如大规模的分布式系统或实时数据流处理。

  • Spring 事件
    Spring 事件机制虽然简单高效,但它适用于单个应用内部的事件传播,不涉及大规模的消息处理。对于高并发场景,Spring 事件的性能可能不如 RocketMQ。

总结

  • RocketMQ 适合大规模、高并发的消息传递。

  • Spring 事件 适用于轻量级应用,不需要大规模的消息处理。

总结对比

特性RocketMQSpring 事件
应用场景分布式系统,跨服务消息传递单一应用内部的事件驱动
可靠性提供高可靠性,确保消息不会丢失不保证消息的持久化和可靠性
事务处理支持与事务结合,确保消息与事务一致性支持灵活的事务控制,可以选择与事务一起执行
架构复杂度增加系统架构复杂度,需要独立部署和维护简单易用,不需要额外的基础设施
性能支持高吞吐量和高并发,适合海量数据处理适用于轻量级事件驱动,性能相对较低

        通过上面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RocketMQ 适合复杂的大规模系统,特别是需要跨服务、跨系统的消息传递,而 Spring 事件 更适合简单的、单一应用内的事件驱动,且实现起来更为轻量和简单。

5. 实现步骤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如何使用 Spring 事件机制 来实现用户注册时发放改名卡的功能。整个过程分为几个简单的步骤,帮助你一步一步完成实现。

5.1 创建事件类

        首先,我们需要定义一个事件类,用来表示用户注册时触发的事件。这个事件类会包含一些必要的信息,比如用户名。

  • 创建 UserRegistrationEvent,继承自 ApplicationEvent

  • 在类中定义一个 username 字段,用于保存注册的用户信息。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context.ApplicationEvent;public class UserRegistrationEvent extends ApplicationEvent {private String username;public UserRegistrationEvent(Object source, String username) {super(source);  // 调用父类构造器this.username = username;}public String getUsername() {return username;}
}

这样,我们就创建好了一个事件类,它会在用户注册时触发。

5.2 发布事件

        接下来,当用户注册时,我们需要发布这个事件。发布事件的方式是通过 Spring 的 ApplicationEventPublisher 来完成的。

  • 在注册用户的服务类中注入 ApplicationEventPublisher

  • 在用户注册成功后,创建 UserRegistrationEvent 事件,并通过 eventPublisher.publishEvent() 来发布事件。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context.ApplicationEventPublisher;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beans.factory.annotation.Autowired;public class UserService {@Autowiredprivate ApplicationEventPublisher eventPublisher;public void registerUser(String username) {// 用户注册的业务逻辑System.out.println(username + " 注册成功!");// 发布注册事件UserRegistrationEvent event = new UserRegistrationEvent(this, username);eventPublisher.publishEvent(event);}
}

在上面的代码中,当用户注册成功后,我们就发布了一个 UserRegistrationEvent 事件。

5.3 创建事件监听器

        发布事件后,我们还需要创建一个监听器来处理这个事件。当事件被触发时,监听器会执行相应的操作,例如发放改名卡。

  • 创建一个实现了 ApplicationListener 接口的类。

  • 在类中实现 onApplicationEvent() 方法,接收事件,并执行相应的操作。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context.ApplicationListener;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stereotype.Component;@Component
public class UserRegistrationListener implements ApplicationListener<UserRegistrationEvent> {@Overridepublic void onApplicationEvent(UserRegistrationEvent event) {// 获取事件中的用户名String username = event.getUsername();// 发放改名卡的逻辑System.out.println("给用户 " + username + " 发放改名卡!");}
}

在这个 UserRegistrationListener 类中,当 UserRegistrationEvent 事件发生时,onApplicationEvent() 方法就会被调用,从而执行发放改名卡的操作。

5.4 事件与事务控制

        Spring 事件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你可以灵活地控制事件是否和事务一起执行。在我们这个场景中,发放改名卡并不是用户注册的关键操作,所以我们不需要将事件的处理放在事务中,避免事务回滚时影响事件的执行。

通过 Spring 事件,我们可以将事件的执行放在事务外部,这样即使用户注册的事务回滚了,改名卡的发放也不会受到影响。

5.5 测试与验证

完成了事件类、发布和监听的代码后,我们需要验证它们是否正确工作。

  1. 测试用户注册:当调用 registerUser() 方法时,应该能正确发布 UserRegistrationEvent 事件。

  2. 验证改名卡发放:当事件触发后,UserRegistrationListener 中的 onApplicationEvent() 方法应该被调用,控制台会输出发放改名卡的消息。

public class UserServiceTest {@Autowiredprivate UserService userService;@Testpublic void testUserRegistration() {userService.registerUser("john_doe");  // 注册用户,触发事件// 验证改名卡发放逻辑(可以通过断言或者日志输出验证)}
}

这样,通过测试,我们可以确认事件的发布与处理过程都没有问题。

总结

整个实现过程包括了以下几个步骤:

  1. 创建事件类:定义一个事件类 UserRegistrationEvent 来表示用户注册事件。

  2. 发布事件:在用户注册后,使用 ApplicationEventPublisher 发布事件。

  3. 创建事件监听器:实现 ApplicationListener 接口,编写监听器来处理事件,发放改名卡。

  4. 事务控制:确保事件的处理不受事务回滚的影响,选择是否将事件与事务一起执行。

  5. 测试验证:通过测试确保事件发布和监听的过程正确无误。

        这样,我们就完成了基于 Spring 事件的用户注册和改名卡发放功能。

6. 优势与总结

        在这一部分,我们来总结一下使用 Spring 事件机制 来实现用户注册时发放改名卡的功能的优势,同时回顾整个实现过程。

6.1 优势

使用 Spring 事件机制 解决问题,有以下几个明显的优势:

  1. 解耦合
    Spring 事件机制能够帮助我们将事件的发布者和事件的处理者解耦。也就是说,发布注册事件的代码和处理改名卡发放的代码可以分开管理,互不依赖。这样做的好处是,未来如果我们需要更改改名卡发放的逻辑时,只需要修改监听器中的代码,而不需要改变用户注册的逻辑。

  2. 灵活的事务控制
    使用 Spring 事件时,我们可以自由选择事件的处理是否和事务一起执行。在这个例子中,发放改名卡的操作不影响用户注册的核心流程,因此我们选择将事件处理放在事务外部。这样,用户注册的事务失败时,不会影响改名卡的发放,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

  3. 高扩展性
    如果未来需要添加更多的事件处理逻辑,例如当用户注册后发放优惠券、发送欢迎邮件等,只需要再添加相应的事件监听器即可,而无需修改原有的用户注册逻辑。这让我们的系统变得非常容易扩展。

  4. 简化了业务流程
    通过使用事件机制,我们将复杂的业务流程拆解成了多个简单的事件处理逻辑。每个事件监听器负责处理一个特定的业务,代码更简洁、清晰,便于维护和修改。

6.2 总结

        我们使用 Spring 事件机制实现了一个非常实用的功能——用户注册时发放改名卡。在整个实现过程中,我们完成了以下步骤:

  • 创建了一个表示用户注册的事件类;

  • 使用 ApplicationEventPublisher 发布事件;

  • 实现了事件监听器来处理发放改名卡的逻辑;

  • 通过 Spring 事件机制,我们解耦了用户注册和改名卡发放的代码,同时也灵活控制了事务的执行。

        与传统的业务流程处理方式相比,Spring 事件机制提供了一种更简洁、灵活和可扩展的解决方案。它不仅能够让我们的代码更加清晰易维护,还能避免未来系统功能扩展时的繁琐修改。

        总的来说,Spring 事件机制 在实际开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场景,尤其适合用于需要解耦且有多个监听者的业务逻辑。通过事件机制,我们可以大大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可维护性以及系统的灵活性。

相关文章:

  • ToB标杆!容联云入选量子位「2025中国AIGC应用报告」
  • CSS内边距、外边距、边框
  • 深入微服务核心:从架构设计到规模化
  • CSS初识
  • Android仿今日头条Kotlin版本
  • 机器学习算法-分类决策树
  • vue项目中使用tinymce富文本编辑器
  • CSS3 基础(边框效果)
  • 【Unity笔记】Unity 编辑器扩展:一键查找场景中组件引用关系(含完整源码)(组件引用查找工具实现笔记)
  • Prompt 结构化提示工程
  • React组件测试完全指南:从入门到实践
  • vue3+dhtmlx 甘特图真是案例
  • 数据一致性问题剖析与实践(二)——单机事务的一致性问题
  • 数据为基:机器学习中数值与分类数据的处理艺术及泛化实践
  • MacOS中安装Python(homebrew,pyenv)
  • Stable Baselines3 结合 gym 训练 CartPole 倒立摆
  • 【教学类-102-17】蝴蝶三色图(用最大长宽作图,填入横板和竖版共16个WORD单元格模版大小,制作大小图)
  • Java 环境配置详解(Windows、macOS、Linux)
  • 【Leetcode 每日一题】1399. 统计最大组的数目
  • 第52讲:农业AI + 区块链——迈向可信、智能、透明的未来农业
  • 魔都眼·上海车展③ |被外籍展商围观的国产品牌
  • 神二十瞄准明日17时17分发射
  • 泡泡玛特一季度整体收入同比增超1.6倍,海外收入增近5倍
  • 李家超率团访问浙江
  • 山西一国道塌陷致2死后续:地质雷达检测出10处道路病害
  • 中纪委驻中组部纪检监察组原组长李刚被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