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什么是Wi-SUN?与其他低功耗广域网技术有何区别?


1、什么是Wi-SUN

Wi-SUN(Wireless Smart Ubiquitous Networks,无线智能泛在网络)是一种基于IEEE 802.15.4g 标准的低功耗广域网(LPWAN)技术。它采用Mesh自组织网络架构,在保证低功耗运行的同时,具备高扩展性和强安全性,适用于智能电网、智慧城市、工业物联网等领域。

为了推动标准化和产业生态发展,业界在2012年成立了Wi-SUN联盟,推动Wi-SUN在无线智能城市方面成为开放式行业标准。行业内包括Silicon Labs,TI,Renesas等芯片公司,都提供了对于Wi-Sun的芯片级支持。目前Wi-SUN联盟已经具有300多家会员,全球部署了超过一亿个节点。

2、Wi-SUN FAN网络架构

Wi-SUN的网络中布置了大量的设备和节点,每个节点的设备都能够与其他设备进行交互和通信,并且数据可以在网络中的所有节点之间进行相当远距离的传输,这也是Wi-SUN技术的最大特点。

上图显示了Wi-SUN技术中最重要的协议标准,Wi-SUN FAN网络架构,也就是它的现场区域网络。图中的两个无线通信子网,可以看成一个根据地理位置分割的一个区域子网:可以是一个小区、一个工业园区、一个社区甚至一条街道。每个子网中的节点是采用Wi-SUN技术的智能仪表,可以是水表,电表,路灯控制器,传感器等等。

每个节点都是一个路由器,它们通过Wi-SUN信号直接相互通信,形成无线自组织网络相互连接,每个节点既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作为一个中继器,传输其他节点的数据。在这个网状网络中,所有节点的信息通过相互传递,都可以到达附近的“边界路由器”。边界路由器相当于网关,是将Wi-SUN网络连接到外部广域网Internet,或者是设备服务公司的核心网络,所以这个回程网络可以是公网,也可以是私网。连接类型可以是蜂窝网络,光纤或以太网。到达广域网的信息再通过本地NOC(网络运营中心)进行监控。

从图中不难看出,通过增加无线通信的子网以及边界路由器,Wi-SUN FAN网络很容易进行扩展,可以达到轻松管理数万台设备的规模。而每个子网中的设备可以自行组网,断开或者加入一个新设备都不会影响网络的通信能力。这使得它具备高可扩展性、强抗干扰性和自修复能力,能够满足大规模物联网部署和智能电网、智慧城市等应用场景的需求。

3、Wi-SUN的网络层结构

Wi-SUN在物理层的标准定义在IEEE802.15.4g中。它采用的是低于1GHz的无线频段,无需申请网络许可,支持OFDM正交频分多址,最大传输速率可达2.4Mbps。

在数据链路层支持TSCH,时隙通道跳跃,通过周期性改变通信信道,来提高 抗干扰能力和网络可靠性。

网络层是直接定义在IPV6上的,其传输层使用了轻量级的UDP,也就是不面向连接的机制。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无需建立和维护连接状态,从而减少了通信开销,提高了传输效率。

在应用层定义了CoAP用于设备管理,DLMS/COSEM用于智能电表数据通信,HTTP用于数据远程访问。安全层支持AES-128加密,密钥交换和认证。

在网络管理方面它的FAN认证机制可以确保互操作性,支持自动组网,拓扑维护,节点发现和相邻设备列表维护。

4、Wi-SUN与其他低功耗广域网技术对比

从标准上看,Wi-SUN 基于开放的IEEE 802.15.4g标准,NB-IoT采用3GPP标准,而LoRaWAN使用Semtech公司的私有协议。

拓扑结构方面,Wi-SUN 采用Mesh自组网,具备灵活的网络扩展能力,LoRaWAN 也具备Mesh自组网能力,NB-IoT的星形拓扑更适合中心化的通信需求。

通信距离上,它们都可以覆盖数公里,表现最优的LoRaWAN在郊外最远可达15公里。

在节点支持能力方面,NB-IoT和Wi-SUN都可以支持到数万个节点,LoRaWAN支持到几千个节点。

功耗表现上,LoRaWAN具有最低功耗,当然代价也就是通讯速率更低,只有最高50kbps,而Wi-SUN通过采用OFDM正交频分多址,可以支持到最大2.4Mbps的数据速率。

安全性上,Wi-SUN 和LoRaWAN都采用AES-128加密,NB-IoT提供LTE,也就是移动通信级别的安全保障。

在应用领域,Wi-SUN 适用于智能电网、智慧城市和工业物联网,LoRaWAN常用于远程抄表、农业和资产跟踪,NB-IoT广泛应用于智能抄表、智能停车和可穿戴设备。

总体而言,Wi-SUN 在开放性、灵活性和大规模设备管理方面表现突出,而LoRaWAN以超低功耗见长,NB-IoT则凭借安全性和广泛的网络覆盖在物联网中占据重要地位。


【无线通信小百科】往期推荐

  • 蓝牙工作原理与发展历程介绍
  • Wi-Fi工作原理与发展历程介绍
  • NB-IoT技术解析
  • NFC技术解析
  • LoRa协议工作原理与系统结构介绍

相关文章:

  •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二元分类决策树构建指南
  • 【Linux】基本指令(下)
  • 第十五届蓝桥杯 2024 C/C++组 拼正方形
  • PowerToys:让你的windows拥有更丝滑的体验
  • 天梯——L1-110 这不是字符串题
  • Redis高级数据类型解析(二)——Set、Sorted Set与Geo实战指南
  • Android面试题目基础总结(二)
  • Trae+DeepSeek学习Python开发MVC框架程序笔记(四):使用sqlite存储查询并验证用户名和密码
  • [golang] 介绍 | 特点 | 应用场景
  • elasticsearch查询中的特殊字符影响分析
  • 【Hive入门】Hive分区与分桶深度解析:优化查询性能的关键技术
  • 【前端】【业务场景】【面试】在前端开发中,如何实现一个可拖动和可缩放的元素,并且处理好边界限制和性能优化?
  • 【FAQ】针对于消费级NVIDIA GPU的说明
  • 极狐GitLab 合并请求依赖如何解决?
  • Python字符串三剑客:len()、split()、join()深度解析
  • RK3588芯片NPU的使用:官方rknn_yolov5_android_apk_demo运行与解读
  • 【深度学习核心技术解析】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链路指南
  • x-cmd install | brows - 终端里的 GitHub Releases 浏览器,告别繁琐下载!
  • Stack和Queue和deque的讲解(底层实现 手撕版)
  • ospf综合作业
  • 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推动深海采矿,被指无视国际规则,引发环境担忧
  • 广西北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安洪已兼任合浦县委书记
  • 停止水资源共享、驱逐武官,印度对巴基斯坦宣布多项反制措施
  • 文旅部:今年一季度国内出游人次17.94亿,同比增长26.4%
  • 北京顺义潮白河大桥主跨坍塌原因公布,已成立事故调查组
  • 主刀完成3万余例手术,81岁神经外科学专家徐启武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