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pf综合作业
需求
需求分析
区域划分:
网络划分为 area 0、area 1、area 2、area 3、area 4 多个区域。其中 area 0 作为骨干区域,其他为非骨干区域。这种划分符合 OSPF(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协议中区域设计原则,不同区域通过 ABR(区域边界路由器,如 AR3、AR6、AR7 等)与骨干区域相连,可减少 LSA(链路状态通告)泛洪范围,提高网络稳定性 。
设备类型与连接:
包含路由器(AR1 - AR12)和交换机(LSW1)。路由器通过各种接口(GE 以太网接口、Serial 串口)相连,如 AR1 - AR2 通过 LSW1 以以太网接口连接,AR3 - AR4 等通过串口连接。不同接口类型决定链路带宽、传输特性等,影响网络性能。交换机用于局域网内设备互联,扩展网络接入点。
特殊设备:
R5 为 ISP(互联网服务提供商)设备,仅配置 IP 地址,与其他直连设备使用公有 IP,环回地址 100.1.1.1/32 用于管理和测试等。AR4 为企业出口路由器,承担内外网连接和数据转发关键角色。
IP 地址规划分析
地址空间:
OSPF 环境基于 172.16.0.0/16 划分,该私有地址空间可提供大量可用 IP 地址,满足企业内部网络不同区域、设备互联需求,同时节省公有 IP 资源。
公有 IP 使用:
R5 与其他直连设备使用公有 IP,用于与外部网络(如互联网)通信,保证与 ISP 网络及其他外部网络正确互联和可达性。
网络功能需求分析
可达性:
要求全网可达,意味着不同区域内设备、不同区域间设备以及内部网络与 R5 环回地址之间都能相互通信。需合理配置 OSPF 协议,确保路由信息准确传递和学习,构建完整路由表。
LSA 优化:
需减少 LSA 更新量、加快收敛并保障更新安全。通过合理区域划分、配置 OSPF 特殊区域(如末梢区域、完全末梢区域)等手段,减少不必要 LSA 泛洪;采用可靠的认证机制(如 MD5 认证)保障 OSPF 邻居建立和 LSA 更新安全;优化 OSPF 相关参数(如 hello 间隔、死亡间隔)加快网络收敛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