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8s】KubeProxy 的三种工作模式——Userspace、iptables 、 IPVS
在 Kubernetes 集群中,KubeProxy 是实现 Service 的网络代理和负载均衡功能的关键组件。它支持三种工作模式:Userspace 模式、iptables 模式和 IPVS 模式。每种模式都有其特点和适用场景,以下是详细介绍:
Userspace 模式
工作原理
在 Userspace 模式下,KubeProxy 监听 Kubernetes API 服务器中 Service 和 Endpoint 的变化。它为每个 Service 创建一个监听端口,并将该端口映射到后端 Pod。任何对这个端口的访问请求,都会被 KubeProxy 捕捉,并在用户空间中转发到后端的 Pod。
特点
实现简单,易于理解和配置。
性能较低,因为每个数据包都需要经过用户空间的处理,增加了额外的开销和延迟。
适用场景
早期的测试和开发环境。
iptables 模式
工作原理
在 iptables 模式下,KubeProxy 依然监听 Kubernetes API 服务器中 Service 和 Endpoint 的变化。不过,它使用 iptables 规则直接在内核空间处理流量,将请求转发到后端 Pod。
特点
性能较好,适合大多数生产环境。
在处理大量规则时,规则管理和更新可能会变得复杂。
适用场景
中等规模的生产环境。
IPVS 模式
工作原理
在 IPVS 模式下,KubeProxy 监听 Kubernetes API 服务器中 Service 和 Endpoint 的变化。它使用 IPVS(IP Virtual Server)技术在内核空间中创建和维护负载均衡规则,支持多种负载均衡算法,如轮询、最小连接数、最短延迟等。
特点
性能最佳,支持更多的负载均衡算法。
适合大规模生产环境。
适用场景
大规模生产环境。
性能对比
模式 连接建立延迟 最大 QPS CPU 消耗
Userspace 15ms 1,200 85%
iptables 3ms 18,000 45%
IPVS 1.2ms 150,000+ 18%
总结
Userspace 模式:简单易用,但性能较低,适合开发和测试环境。
iptables 模式:性能较好,适合中等规模的生产环境。
IPVS 模式:性能最佳,适合大规模生产环境。
在现代 Kubernetes 集群中,通常推荐使用 IPVS 模式,因为它能够提供更高的性能和更精细的负载均衡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