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EDA】EDA中聚类(Clustering)和划分(Partitioning)的应用场景

在VLSI物理设计自动化中,聚类(Clustering)和划分(Partitioning)是两个互补但目标和应用场景截然不同的关键步骤,其核心区别如下:

一、应用阶段与核心目标

1. 聚类(Clustering)的应用场景
  • 预处理阶段:作为物理设计流程的前端预处理,用于简化复杂电路结构,为后续划分、布局、布线提供更高效的输入。
    • 典型场景
      • 大规模电路降阶:例如,在多水平划分(Multi-Level Partitioning)中,先通过聚类(如Hyperedge Coarsening)将数千个门合并为数百个簇,减少划分算法的计算复杂度(如hMetis算法的粗化阶段)。
      • FPGA逻辑映射:FlowMap算法将布尔网络聚类为K输入LUT(Look-Up Table),满足FPGA的引脚约束(如3输入LUT),同时优化延迟(图1.6-1.15)。
      • 时序优化预处理:Rajaraman-Wong算法通过延迟优化聚类,确保簇级网络的最长路径延迟最小化,为后续时序驱动布局提供基础(图1.1-1.5)。
  • 目标电路类型
    • 适用于组合电路或时序电路的逻辑分组,不要求分区平衡,重点在于减少跨簇连接或优化局部延迟。
2. 划分(Partitioning)的应用场景
  • 分区分割阶段:作为物理设计流程的中间关键步骤,将电路划分为平衡的子电路,直接为布局(Placement)、布线(Routing)或多芯片/多FPGA分配提供结构化分区。
    • 典型场景
      • 芯片布局分区:Kernighan-Lin(KL)算法将电路二分,确保两个分区面积相近,割集最小,便于后续布局时减少跨区连线(图2.1-2.4)。
      • 多芯片系统设计:Fiduccia-Mattheyses(FM)算法处理大规模电路,将其划分为4-8个分区,满足不同芯片的资源分配(如面积、I/O约束)。
      • 时序驱动划分:EIG算法通过谱方法(Spectral Partitioning)最小化Ratio Cut,平衡割集和分区大小,同时考虑关键路径延迟(图2.16-2.21)。
  • 目标电路类型
    • 适用于所有规模电路的分块,必须满足分区大小平衡(如面积相差≤10%),直接影响后续布局的均匀性和布线拥塞。

二、技术驱动的差异化应用

1. 聚类的核心技术驱动场景
  • 延迟优化
    • 针对高性能电路(如处理器关键路径),通过Rajaraman-Wong算法聚类,限制簇间延迟(图1.3),确保信号传播路径最短。
    • 应用于ASIC设计的前端逻辑优化,减少寄存器传输级(RTL)到门级网表的时序违规。
  • 资源约束适配
    • FPGA设计中,FlowMap算法将逻辑门聚类为3/4输入LUT,匹配硬件资源,同时最小化LUT级网络的延迟(图1.15)。
    • 处理**软模块(Soft Modules)**时,通过聚类动态调整模块大小,为后续布局提供灵活的块级单元。
2. 划分的核心技术驱动场景
  • 割集最小化
    • KL算法通过交换节点对,逐步减少跨分区连线(割集),适用于标准单元布局,降低全局布线难度(图2.2-2.4)。
    • FM算法利用桶结构高效计算节点移动增益,处理百万门级电路的二分/多划分,如片上系统(SoC)的功能模块划分(图2.5-2.15)。
  • 平衡与约束满足
    • 多水平划分(如hMetis)结合粗化-划分-细化流程,确保分区面积平衡(如50%±5%),满足硬件实现的负载均衡(图1.16-1.19)。
    • 处理**硬模块(Hard Modules)**时,通过FBB算法的网络流模型,强制固定模块位于特定分区,同时最小化割集(图2.23-2.29)。

三、典型工具与算法对比

场景聚类(代表算法)划分(代表算法)
FPGA逻辑映射FlowMap(约束:K输入LUT引脚数,图1.6-1.15)无直接对应,划分在FPGA布局阶段处理资源分配
大规模电路预处理多水平粗化(Hyperedge Coarsening,图1.16-1.19)hMetis/Kway(多水平划分,图2.16-2.21)
时序驱动优化Rajaraman-Wong(延迟模型,图1.1-1.5)EIG算法(Ratio Cut,兼顾割集和延迟,图2.16-2.21)
标准单元布局准备无直接步骤,聚类可作为粗化预处理KL/FM算法(面积平衡,图2.1-2.4, 2.5-2.15)
多芯片/多FPGA分配无直接步骤,依赖簇级网络简化FBB算法(网络流模型,处理固定分区约束,图2.23-2.29)

四、核心差异总结

  1. 角色定位

    • 聚类是**“化简者”**:将复杂电路分组为簇,减少后续步骤的输入规模,优化局部指标(如延迟、引脚数)。
    • 划分是**“分割者”**:将电路划分为平衡分区,直接决定后续布局的均匀性和布线的跨区成本。
  2. 约束重点

    • 聚类:簇大小、外部连接数、延迟模型,不要求分区平衡
    • 划分:严格面积/节点数平衡(如二分要求50%±5%),割集最小化或时序约束。
  3. 输出形态

    • 聚类输出簇级网表(可能含节点复制,如FlowMap的LUT级网络,图1.15)。
    • 划分输出分区列表(每个节点属于唯一分区,如KL算法的二分结果,图2.4)。
  4. 典型流程配合

    • 大规模设计中,先通过聚类(如粗化)减少节点数,再用划分算法(如FM)进行平衡分割,最后布局布线(如TimberWolf算法的多水平流程)。

五、总结

  • 聚类适用于逻辑优化、资源适配、预处理降阶,是“自底向上”的分组过程,目标是简化问题规模或满足特定约束(如FPGA引脚数)。
  • 划分适用于分区分割、平衡资源分配、割集优化,是“自顶向下”的结构化过程,直接为布局布线提供可实施的分区方案。

两者在VLSI设计中缺一不可:聚类为划分提供高效的输入,划分确保后续物理实现的均衡性,共同支撑从逻辑设计到物理实现的全流程优化。

相关文章:

  • 潮了 低配电脑6G显存生成60秒AI视频 本地部署/一键包/云算力部署/批量生成
  • 第3.2节 Android应用调用链路分析
  • 数字化技术的五个环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移动互联网
  • 深入理解指针(4)
  • 机器学习的基本概念
  • 面向智能家居安全的异常行为识别与应急联动关键技术研究与系统实现(源码+论文+部署讲解等)
  • 第二章 信息技术发展(2.1 信息技术及其发展)
  • 高频面试题:如何保证数据库和es数据一致性
  • 11.ArkUI Tabs的介绍和使用
  • 跟我学C++中级篇——处理对象的复制
  • 【科研绘图系列】R语言绘制区间点图(dot plot)
  • Vue前端学习笔记
  • 什么是测试驱动开发(TDD)?
  • Safety Estimands与Efficacy Estimands的差异剖析
  • UR5 UR5e机器人URDF文件
  • ai聊天流式响应,阻塞式和流式响应 nginx遇到的坑
  • 科技与商业动态简报
  • 基于python代码的通过爬虫方式实现快手发布视频(2025年4月)
  • QT 连接数据库操作(15)
  • 无人机环境适应性与稳定性技术要点!
  • 印巴在克什米尔实控线附近小规模交火,巴防长发出“全面战争”警告
  • 神舟二十号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
  • 王宝强谈《棋士》:饰演这个灰度人物有一种被割裂的痛苦
  • “70后”女博士张姿卸任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副局长
  • 中国工程院院士、歼八Ⅱ飞机系统工程副总设计师温俊峰逝世
  • 宁德时代与广汽等五车企发布10款巧克力换电新车型:年内将完成30城1000站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