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工第6版】第3章 局域网②
目录
■ 虚拟局域网VLAN
▲VLAN基础
◎冲突域
◎广播域
▲交换机VLAN划分
▲VLAN划分配置
▲VLAN作用
▲802.1Q标签
▲交换机端口类型
■ 广播风暴和MAC地址表震荡
▲生成树技术背景
▲二层环路问题-广播风暴
▲二层环路问题-MAC表震荡
■ 生成树技术STP
▲STP基本概念
▲网桥ID(Bridge ID)
▲路径开销(Path Cost)
▲STP选举操作
▲几种生成树协议
■ 城域网基础
▲城域网
■ 虚拟局域网VLAN
▲VLAN基础
虚拟局域网(Virtual Local Area Netwok,VLAN):根据管理功能、组织机构或应用类型对交换局域网进行分段而形成的逻辑网络。不同VLAN通信必须经过三层设备:路由器、三层交换机、防火墙等。
冲突域和广播域:
①一个中继器和集线器是一个冲突域。
②网桥/交换机的一个接口为一个冲突域。
③一个VLAN为一个广播域,交换机默认所有接口都在VLAN1。
◎冲突域
冲突域是指连接在同一共享介质上的所有节点的集合,冲突域内所有节点竞争同一带宽,一个节点发出的报文(无论是单播、组播、广播),其余节点都可以收到。
◎广播域
广播报文所能到达的整个访问范围称为二层广播域,简称广播域,同一广播域内的主机都能收到广播报文。
▲交换机VLAN划分
静态划分VLAN:基于交换机端口。
动态划分VLAN:基于MAC地址、基于策略、基于网络层协议、基于网络层地址。
▲VLAN划分配置
▲VLAN作用
◎控制网络流量。一个VLAN内部的通信(包括广播通信)不会转发到其他VLAN中去,从而有助于控制广播风暴,减小冲突域,提高网络带宽的利用率。
◎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可以通过配置VLAN之间的路由来提供广播过滤、安全和流量控制等功能。不同VLAN之间的通信受到限制,提高了企业网络的安全性。
◎灵活的网络管理。VLAN机制使得工作组可以突破地理位置的限制而根据管理功能来划分。如果根据MAC地址划分VLAN,用户可以在任何地方接入交换网络,实现移动办公。
▲802.1Q标签
- 这一部分是重点哦。。。
802.1Q 标签字段,重点掌握PRI 和VID。
PRI(3位) : Priority表示优先级,提供0~7共8个优先级,当有多个帧等待发送时,按优先级顺序发送数据包。
VID(12位) :即VLAN标识符,最多可以表示2的12次方=4096个VLAN,其中VID 0用于识别优先级, VID 4095保留未用,所以最多可配置4094 个VLAN,默认管理VLAN是1,不能删除. (1-4094)
交换机添加和删除VLAN标签的过程由专用硬件自动实现,处理速度很快,不会引入太大的延迟。
从用户角度看,数据源产生标准的以太帧,目标接收的也是标准的以太帧,VLAN标记对用户是透明的。
▲交换机端口类型
Access接口:只能传送单个VLAN数据,一般用于连接PC/摄像头等终端。
Trunk接口:能传送多个VLAN数据,一般用于交换机之间互联。
Hybrid接口:混合接口,包含Access和Trunk属性。
QinQ:双层标签,一般用于运营商城域网。
■ 广播风暴和MAC地址表震荡
▲生成树技术背景
交换机单链路上行,存在单点故障,线路和设备都不具备冗余性。任何一条链路或者设备故障,网络将面临断网。
冗余拓扑能够解决单点故障问题。但是冗余拓扑带来了二层环路问题。实际网络环境中,经常产生二层环路从而引发网络故障。
▲二层环路问题-广播风暴
网络中若存在二层环路,一旦出现广播数据帧,这些数据帧将被交换机不断泛洪,造成广播风暴。
广播风暴对网络危害非常大,将严重消耗设备CPU资源及网络带宽,需要格外注意。
广播风暴现象:网络慢、接口指示灯高速闪烁、CPU使用率高、CLI卡顿、远程管理卡或登录不上。
▲二层环路问题-MAC表震荡
PC发送数据帧给Server
GEO/D/2 SW3没有目的MAC表项,于是将数据帧进行泛洪
SW1和SW2都收到这个帧并学习源MAC,同时将数据帧进一步泛洪
SW3将从GE0/0/1和GE0/0/2都收到这个帧并学习源MAC,更新MAC地址表
■ 生成树技术STP
▲STP基本概念
采用生成树(Spanning-tree)技术,能够在网络中存在二层环路时,通过逻辑阻塞(Block)特定端口,从而打破环路,并且在网络出现拓扑变更时及时收敛,保障网络冗余性。
▲网桥ID(Bridge ID)
桥ID一共8个字节,由2个字节优先级和6个字节的MAC地址构成。
桥优先级默认为32768,可以手工修改。最小值是0,次小值是4096。
MAC地址为交换机背板MAC。
▲路径开销(Path Cost)
路径开销是一个端口量,是STP/RSTP协议用于选择链路的参考值。
端口路径开销的默认值及取值范围由选定的路径开销算法决定,路径开销与端口带宽成反比。
华为设备路径开销标准有:802.1d-1998、802.1t及私有的legacy,默认为802.1t标准。
▲STP选举操作
①确定一个根桥(Root Bridge)【选优先级和MAC地址最小的网桥】
②确定其他网桥的根端口(Root Port)【非根桥的端口到根桥最近的端口】
分析方法:先看根路径开销cost,如果cost相同,则看桥ID,如果BID相同,看PID(端口ID)。
③每个段选择一个指定端口(Designated Port)【先选指定桥,指定桥上为指定端口】
④选出非指定端口(NonDesignated Port) 。
▲几种生成树协议
生成树协议 802.1d STP(慢,拓扑收敛需要30-50s)
快速生成树协议802.1w RSTP(快,6s内完成收敛)
多生成树协议802.1s MSTP(实现多个VLAN负载均衡)
- RSTP实现快速收敛的机制(RSTP对STP的改进):
1.通过端口角色的增补,简化了生成树协议的理解及部署;(替代接口迅速取代失效的根端口)。
2.端口状态Forwarding、Learning、Listening、 Blocking、 Disabled
Forwarding、Learning、Discarding
3.配置BPDU格式的改变,充分利用了STP协议报文中的Flag字段,明确了端口角色;
4.配置BPDU的处理发生变化;
5.使用P/A机制实现快速收敛;有点类似触发更新Push(主动推送)/Accept(被动接受);
6.增加保护功能。
◎ 真题
STP(Spanning Tree Protocol)协议用来发现和消除网络中的环路。运行该协议的设备通过相互之间发送(BPDU)报文,在交换网络中选举根桥,通过依次比较该报文中包含的各自的(优先级)、MAC地址信息,来确定根桥,优先级值越(小),优先级越高,MAC地址亦然,交换机默认的优先级值为(32768)。RSTP(Rapid Spanning Tree Protocol)在STP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实现了网络拓扑(快速收敛)。但他们 均是通过阻塞某个端口来实现环路消除的,存在浪费带宽的缺点,MSTP在STP和RSTP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既可以快速收敛又提供了数据转发的多个冗余路径,在数据转发过程中实现VLAN数据的(负载均衡)。
◎ 真题
交换机SWA、SWB通过两根光纤干兆以太网链路连接在一起,其中交换机A上有如下接口配置:
[SWA]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1/0/1
[SWA-GigabitEthernet1/0/1] gvrp
[SWA-GigabitEthernet1/0/1] port link-type trunk
[SWA-GigabitEthernet1/0/1] port trunk permit vlan 1 10
[SWA]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1/0/2
[SWA-GigabitEthernet1/0/2] port link-type trunk
[SWA-GigabitEthernet1/0/2] port trunk permit vlan 1 10
若在SWA交换机上开启MSTP,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GigabitEthernet1/0/1和GigabitEthe1/0/2无法加入同一个聚合组
B.只有将GigabitEthe1/0/2的配置改为与GigabitEthe1/0/1一致,二者才能加入同一个聚合组
C.GigabitEthernet1/0/1和GigabitEthernet1/0/2之中有一个会被阻塞
D.GigabitEthe1/0/1和GigabitEthe1/0/2可以参加转发
提示:负载均衡。
◎ 真题
以下关于生成树协议(STP)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由IEEE制定的最早的STP标准是IEEE802.1D
B.STP运行在交换机和路由器设备上
C.一般交换机优先级的默认值为32768
D.BPDU每2s定时发送一次
【解析】STP是二层协议,只运行在交换机之上,不能运行在路由器上。
■ 城域网基础
▲城域网
E-LAN技术是802.1Q的VLAN帧标记,双层标记,打了两层VLAN标签,这种技术被定义为IEEE 802.1ad,也称为QinQ技术。
QinQ实际是把用户VLAN嵌套在运营商城域以太网VLAN中传送。
IEEE802.1ah,也称为PBB,也叫MAC-IN-MAC技术。
至此,本文分享的内容就结束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