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 DeepSeek 公开课 第三季 第1期讲座 - 唐谈 研究员 (附PPT下载) | 突破信息差
浙江大学最新推出的DeepSeek系列学术活动迎来第三季升级,该高端学术平台汇聚校内多学科领域权威学者,持续输出前沿学术洞见。本季活动聚焦"AI驱动型学科交叉创新"主题,围绕DeepSeek等前沿智能模型展开深度对话,解析其在跨学科研究中的支撑作用。
今晚8点10分,浙大AI大牛唐谈研究员给我们带来了超硬核分享。
浙江大学DeepSeek 公开课 第三季第1期直播已经结束,这里直接分享公开课的PPT。
讲座 主题: Where Art meets AI - 科艺融合的前沿探索
主讲人: 唐谈 研究员
视频和PPT 领取✅
浙江大学 deepseek 公开课 第3季 第1期 - PPT和视频
https://xpan.com.cn/s/2Q664N
以下是公开课PPT的部分截图和核心内容概览:
公开课PPT预览
讲座:当艺术遇到AI:科技融合的前沿探索专题报告
思维导图
一、引言
- 报告人:唐谈(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
- 案例来源: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
- 核心议题:AI技术在古画修复与鉴赏中的应用探索
二、古画修复案例研究
1. 传统修复流程
-
物理修复步骤:
- 处理画心
- 揭命纸(与画芯直接接触的关键层)
- 托命纸(替换新命纸)
- 补洞
- 贴段文
- 全色(色彩虚拟修复)
- 接笔(内容补全)
-
AI介入方向:
- 重点聚焦"全色"环节(色彩虚拟修复)
- 典型案例:五代董源《江堤晚景图》与张大千仿作对比
2. 色彩修复技术突破
-
现存挑战:
- 褪色古画直接图搜图效果局限
- 历史色彩信息不可逆缺失
-
创新方法论:诗画一律原则
- 理论依据:诗画本一律"理念
- 技术验证:
• 实验设计:吴昌硕《秋菊图》色彩篡改实验
• 验证工具:CLIP跨模态大模型
• 实验结果:
◦ 黄色菊花→红色时:诗画匹配度↓(0.577→0.422)
◦ 诗句修改后:匹配度↑(0.484→0.515)
-
智能修复系统架构
- 工作流程:
- 输入褪色古画
- 基于题跋意象检索关联画作(意境一致优先)
- 色彩聚类可视化
- 风格迁移算法应用
- 典型案例:《滕王阁图》修复
- 关联检索:《千里江山图》等青绿山水
- 交互式色彩迁移系统
三、古画鉴赏AI应用
1. 现有大模型局限
- 知识缺陷:缺乏专业艺术史知识库
- 交互局限:单轮问答模式不灵活
- 幻觉问题:事实性错误频发
2. 增强型鉴赏系统
-
知识增强策略:
- 人工标注构建专业数据库:
- 图像特征标注(题材/技法/印章)
- 历史语境标注(时代背景/作者生平)
- 人造物知识标注(建筑/服饰/器具)
- 人工标注构建专业数据库:
-
多模态交互系统:
- 功能模块:
- 图像语义解析
- 知识图谱检索
- 可视化分析界面
- 交互式问答系统
- 典型应用:Whatl鉴赏工具
- 支持画作年代判定
- 风格流派识别
- 作者归属分析
四、研究成果
- 发表论文:
- 古画修复方向(智能协同修复系统)
- 古画鉴赏方向(增强型大模型系统)
- 工具开发:
- 色彩修复协同平台
- Whatl鉴赏工具
五、未来展望
- 构建更大规模中国画专业数据库
- 探索多模态预训练模型在艺术领域的专用化
- 开发人机协同创作系统
视频和PPT 领取✅
浙江大学 deepseek 公开课 第3季 第1期 - PPT和视频
https://xpan.com.cn/s/2Q664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