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从0到1】用户研究和需求分析
用户角色
定义
用户角色 user personal,从用户群体中抽象出来的典型用户,一般
会包含:
1、个人基本信息;
2、家庭、工作、生活环境描述;
3、与产品使用相关的具体情境,用户目标或产品使用行为描述等。
特点
1、用户角色是用户属性的集合,不是具体谁;
2、它应该能准确描述出产品用户,一般会设置多个用户角色,也是通常意义
上的目标用户群体
用户角色的作用
- 在产品早期和发展期,会较多地借助用户角色,帮助产品人员理解用户的需求;
- 从为所有人做产品转变为为特定的用户做产品,间接的降低复杂度;
- 辅助产品的决策和设计,尽可能减少主观臆测,理解用户到底真正需要什么,从而知
道如何更好为不同类型用户服务。
用户画像的概念和制作
概念
- 用户画像是根据用户社会属性、生活习惯和消费行为等信息而抽象出的一个标签化的用户模型。
如何制作 - 构建用户画像的核心工作即是给用户贴“标签”,而标签是通过对用户信息分析而来的高度精炼的特征标识。
用户画像的构成
静态标签
人口属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地域、星座、血型等;
社会属性:职业、婚姻、教育程度等;
特点:
自然属性具有先天性 ,整体处于稳定状态一经形成将一直保持着稳定不变的状态,或者
某一段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不变;
动态标签
行为属性:
1、注册、登录、搜索、邀请、浏览、评论、点赞、发布、留言、加入购物车、购买、
使用优惠券等;
2、不同的时间、场景,这些信息不断发生着变化,它们都属于动态信息;
3、企业通过捕捉用户的这些数据,可以对用户进行深浅度归类,区分活跃/不活跃用户。
特点:
动态标签是动态的,它是根据用户的操作行为给用户打上不同的行为标签,通过获取
到大量的网络行为数据、网站行为数据、用户内容偏好数据、用户交易数据。
用户画像 - 标签数据的获取
- 用户个人信息(注册);
- 网站页面数据埋点,实时采集用户行为数据;
- 用户购买行为分析;
用户角色与用户画像 - 小结
- 用户角色通常出现先产品研发阶段及产品上线初期,鉴于企业手中没有大量的用户数据和行为记录,只能根据典型用户提出的需求建立用户角色,是虚拟的;
- 用户画像是基于数据分析的结果,通过关注用户的静态标签(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职业、地域、受教育程度、婚姻、星座、血型…)和动态标签(网络行为数据、网站行为数据、用户内容偏好数据、用户交易数据),而进行相关工作的指导;数据是真实的。
三套典型的用户画像
第一套用户画像:核心用户、次要用户、小众用户、负面用户
核心用户群:
泛指用户群体规模普遍偏大,忠诚度高,方便培养成社群核心,具备反哺平台的能力,能为平台创造价值实现盈利。
次要用户群:
次要用户群体泛指用户群体规模相对较大,忠诚度较高,乐于参与但创造价值能力有限。
小众用户群:
小众用户群泛指用户群体规模较小,忠诚度不高,留恋平台某单一功能,活跃度低。
负面用户群:
负面用户群泛指用户群体行为言论主要针对平台缺陷功能提出问题或质疑,重视该群体声音,可以快速改善平台用户体验。
以今日头条为例,哪些是核心用户?次要用户?小众用户?负面用户?
第二套用户画像:羊、头羊、狼
如果我有一片草地,我就在我的草地上养羊,所以我要有第一只羊。
如果这一只羊能够在我的草地上活下来,并且玩的很好,很开心,那么我的草地就是没问题的,我可以引入更多的羊。
羊多了,我就需要头羊进行管理。
羊多了,就会有狼,我把羊圈起来,向狼收费。
我们一共谈论到了三个用户画像,第一只羊,头羊和狼
百度贴吧:谁是羊,谁是头羊?谁是狼?
第三套用户画像:大明、笨笨、小闲
B 大明:对自己的需求非常了解、非常清晰。比如,一个男生要买一件衬衫或者一件3C产品,那么他需要寻找的核心是配置、价格和效率。
谁服务大明?
A 笨笨:有需求,但是不明确。比如:女生想买一件裙子 。
谁服务笨笨?
C 小闲:我没有消费需求,我就是来打发时间的。
谁服务小闲?
三套典型的用户画像
以淘宝为例,哪个功能服务大明?哪个功能服务笨笨?哪个功能服务小闲
业务需求和产品需求
需求分析的定义
需求分析的思路
- 需求分析的基本思路?
基于场景分析需求; - 何为场景?
场景 = 时间 + 地点 + 人物 + 环境 + 事件
思考:场景和需求有什么关系?
答案:不同的需求都是在特定的场景下被满足的,要做好产品,就必须考虑产品要服务怎样的场景。
需求1:在国外旅游的客人,想吃好吃的
产品:境外版的大众点评;
产品功能:提供境外美食产品信息,仿照大众点评提供了包含距离、口味、类别、价位、评分等餐馆信息;
产品定位:解决餐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产品目标人群:境外游的旅客;
需求2:想理发,不想出门
产品:上门理发APP;
产品功能:提供理发师的个人信息,距离,价格及评价等;
产品定位:解决用户想要上门理发的需求;
产品目标人群:比较懒的人;
需求分析的思路 - 小结
那么分析需求的时候,必须要考虑用户真实的使用场景,这样我们才能对需求做出精准的判断,同时能做出更完善的功能。
单纯讨论需求 | 考虑场景的需求 |
---|---|
面向的是问题 | 面向的是人物、环境和事件 |
目的是解决问题 | 目的是检验解决方案 |
真伪需求的判定
- 披着需求外衣的产品解决方案
• 用户反应,来到我们的产品不知道能干吗,需要做一个新手指引页面;
• 帖子列表未审核的太靠后了,请提供一个筛选功能; - 看两个典型的伪需求案例
• 把梳子卖给庙里的和尚
• 把宾馆改造成自习室
每一个伪需求背后,都是一个没被满足的痛点(准确的说是没被发现);当你质疑一个需求是伪需求的时候,通常是这3种情况之一:
- 用户没说明白;
- 你没听明白;
- 这不是一个需求,而是一个解决方案,并且方案不靠谱
那如何判定一个需求的真伪呢?
结合需求实际产生的场景去考虑;
需求分析和优先级排序,常用的几种方法
•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人性七宗罪;
• KANO模型;
• 四象限法则;
• 功能清单;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人性七宗罪
- 理论概念?
- 哪些产品是为了满足傲慢需求?
- 哪些产品是为了满足妒忌需求?
- 哪些产品是为了满足愤怒需求?
- 哪些产品是为了满足懒惰需求?
- 哪些产品是为了满足贪婪需求?
- 哪些产品是为了满足饕餮需求?
- 哪些产品是为了满足色欲需求?
KANO模型
KANO 模型是东京理工大学教授狩野纪昭(Noriaki Kano)发明的对用户需求分类和优先排序的有用工具,以分析用户需求对
用户满意的影响为基础,体现了产品性能和用户满意度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KANO模型的作用:
1、对满意度进行度量
2、对功能完善程度进行度量
需求优先级排序
KANO模型的四类需求
通过“用户满意度”以及“功能完善程度”两个维度的组合,我们可以划分四种不同类型的需求:
需求的优先级顺序:
KANO模型的理论应用
四象限法则的含义与作用
四象限法则是时间管理理论的一个重要观念,将需求根据重要程度和紧急程度进行分类。
功能清单 - 定义
功能清单,是产品功能的列表集合,一般包括功能模块、子模块、功能点、优先级和功能描述等信息。
功能清单管理一般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 先总体,再细分;
- 有顺序,依次罗列;
- 随时关注,及时更新;
功能清单和需求池有什么区别?
区别如下:
• 整体结构上,需求池包括需求、干系人、时间节点和优先级;
功能清单不包括干系人和时间节点;
• 确定要开发的需求,才会进入功能清单,不然都会先汇总在
需求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