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DRM显示驱动框架技术总结
简介
Direct Rendering Manager (DRM) 是现代Linux系统中的主流显示框架,专为支持当代显示硬件而设计。DRM框架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重要里程碑,包括2008年引入的图形执行管理器(GEM)和2009年引入的内核模式设置(KMS)。
架构
DRM框架跨越三个不同的层次:
- 三层架构:
- 用户空间层(浅绿色)
- 内核空间层(浅蓝色)
- 硬件层(浅黄色)
- 关键组件:
- 应用程序和libdrm(用户空间)
- 设备节点、KMS、GEM和GPU驱动(内核空间)
- DPU、内存和GPU(硬件层)
- 组件间关系:
- 通过连接线清晰展示了各组件之间的交互关系
- 显示了从应用程序到硬件的完整数据流路径
三层详细说明:
-
用户空间层:
- 应用程序通过libdrm与DRM子系统交互,libdrm为内核级操作提供API封装
- 框架支持缓冲区管理和显示控制的标准化接口
-
内核空间层:
- 包含通过设备节点(/dev/dri/cardX和/dev/dri/renderDX)访问的DRM核心组件
- 核心子系统:
- KMS (内核模式设置): 管理显示模式和配置
- GEM (图形执行管理器): 处理图形对象的内存管理
- DRM驱动: 提供特定硬件的实现
- GPU驱动: 处理图形处理操作
-
硬件层:
- 与物理组件接口,包括:
- DPU (显示处理单元)
- 内存
- GPU (图形处理单元)
- 与物理组件接口,包括:
核心组件
内核模式设置 (KMS)
KMS负责显示模式配置,提供用于控制CRTC、平面和帧缓冲区的API。它管理将像素从内存发送到显示屏的扫描过程。这允许无缝的VT切换并支持现代显示服务器架构,如Wayland。
图形执行管理器 (GEM)
GEM为图形对象提供内存管理服务,将它们的创建和内存分配分为不同的操作。它通过标准化接口处理进程和驱动程序之间的缓冲区共享。
帧缓冲区管理
该框架实现了复杂的帧缓冲区处理,支持无闪烁显示更新的原子更新、同步帧更新的垂直同步和多平面合成等操作。
高级功能
DRM支持众多高级功能,包括:
- 动态资源分配
- 用于硬件合成的多显示平面
- 用于协调操作的栅栏同步
- 无闪烁更新的原子模式设置
- 无撕裂渲染的垂直同步支持
- 用于多GPU支持和驱动程序之间缓冲区共享的PRIME
重要性
DRM框架代表了显示框架的重大进步,提供了支持硬件加速、现代合成技术和复杂显示管理的统一架构,同时为应用程序维护一致的A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