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保存最优模型

文章目录

  • 前言
  • 一、最优模型
    • 1、什么是保存最优模型?
  • 二、代码实现
    • 1、接上篇文章数据代码
    • 2.定义CNN模型(前提:先进行数据增强)
    • 3、设置训练模式
    • 4、设置测试模式并加入最优模型best_acc
    • 5、创建交叉熵损失函数以及优化器
    • 6、开始训练模型
    • 7、结果
    • 8、生成最优模型文件
  • 总结


前言

在深度学习项目中,特别是在使用卷积神经网络(CNN)处理计算机视觉任务时,模型保存策略是影响最终效果的关键因素。


一、最优模型

1、什么是保存最优模型?

保存最优模型指的是在训练过程中,根据某个指标(如验证集准确率或损失函数值)的表现,选择最好的模型参数并将其保存下来,然后形成一个文件,后缀名为pt\ppt\t7

在深度学习中,模型的训练过程通常是通过迭代优化算法(如梯度下降)来不断调整模型的参数,以最小化目标函数(如损失函数)。在每个训练周期结束后,会使用验证集或测试集对模型进行评估,计算模型在该指标上的性能。

二、代码实现

1、接上篇文章数据代码

链接: link
该篇讲述如何使用数据增强对代码进行优化。

2.定义CNN模型(前提:先进行数据增强)

代码如下(示例):

from torch import nnclass CNN(nn.Module):def __init__(self):   # 翰入大小 (3,256,256)super(CNN,self).__init__()self.conv1 = nn.Sequential(   # 将多个层组合成一起。nn.Conv2d(    # 2d一般用于图像,3d用于视频数据(多一个时间维度),1d一般用于结构化的序in_channels=3,   # 图像通道个数,1表示灰度图(确定了卷积核 组中的个数)out_channels=16,   # 要得到几多少个特征图,卷积核的个数.kernel_size=5,   # 卷积核大小,5*5stride=1,   # 步长padding=2,   # 一般希望卷积核处理后的结果大小与处理前的数据大小相同,效果会比较好。那p),   #  输出的特征图为 (16,256,256)nn.ReLU(),nn.MaxPool2d(kernel_size=2),   # 进行池化操作(2x2 区域),输出结果为:(16,128,128))self.conv2 = nn.Sequential(nn.Conv2d(16,32,5,1,2),   # 输出(32,128,128)nn.ReLU(),nn.MaxPool2d(2)  # 输出)self.conv3 = nn.Sequential(nn.Conv2d(32,128,5,1,2),nn.ReLU(),)self.out = nn.Linear(128*64*64,20)   # 全连接def forward(self,x):   # 前向传播x = self.conv1(x)x = self.conv2(x)x = self.conv3(x)   # 输出(64,128,64,64)x = x.view(x.size(0),-1)output = self.out(x)return output   # 返回输出结果model = CNN().to(device)  # 将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传入GPU
print(model)   # 打印当前模型的构造

打印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设置训练模式

def train(dataloader, model, loss_fn, optimizer):model.train()
#pytorch提供2种方式来切换训练和测试的模式,分别是:model.train() 和 model.eval()。
# 一般用法是:在训练开始之前写上model.trian(),在测试时写上 model.eval() 。batch_size_num = 1for X, y in dataloader:                 #其中batch为每一个数据的编号X, y = X.to(device), y.to(device)   #把训练数据集和标签传入cpu或GPUpred = model.forward(X)             #自动初始化 w权值loss = loss_fn(pred, y)             #通过交叉熵损失函数计算损失值loss# Backpropagation 进来一个batch的数据,计算一次梯度,更新一次网络optimizer.zero_grad()               #梯度值清零loss.backward()                     #反向传播计算得到每个参数的梯度值optimizer.step()                    #根据梯度更新网络参数loss = loss.item()                  #获取损失值if batch_size_num %1 == 0:print(f"loss: {loss:>7f}  [number:{batch_size_num}]")batch_size_num += 1

4、设置测试模式并加入最优模型best_acc

best_acc = 0
def test(dataloader, model, loss_fn):global best_accsize = len(dataloader.dataset)num_batches = len(dataloader)model.eval()    #测试模式test_loss, correct = 0, 0with torch.no_grad():   #一个上下文管理器,关闭梯度计算。当你确认不会调用Tensor.backward()的时候。这可以减少计算所用内存消耗。for X, y in dataloader:X, y = X.to(device), y.to(device)pred = model.forward(X)test_loss += loss_fn(pred, y).item() #correct += (pred.argmax(1) == y).type(torch.float).sum().item()test_loss /= num_batchescorrect /= sizeif correct > best_acc:best_acc = correcttorch.save(model,'best.pt')print(f"Test result: \n Accuracy: {(100*correct)}%, Avg loss: {test_loss}")

5、创建交叉熵损失函数以及优化器

loss_fn = nn.CrossEntropyLoss() #创建交叉熵损失函数对象,因为手写数字识别中一共有10个数字,输出会有10个结果optimizer = torch.optim.Adam(model.parameters(),lr=0.001)#创建一个优化器,SGD为随机梯度下降算法
scheduler = torch.optim.lr_scheduler.StepLR(optimizer,step_size=5,gamma=0.5)
##params:要训练的参数,一般我们传入的都是model.parameters()。
##lr: learning_rate 学习率,也就是步长。#loss表示模型训练后的输出结果与样本标签的差距。如果差距越小,就表示模型训练越好,越逼近真实的模型。

6、开始训练模型

train_dataloader = DataLoader(training_data, batch_size=64, shuffle=True)  # 创建数据加载器,将训练集和测试集图片及其标签打包
test_dataloader = DataLoader(test_data, batch_size=64, shuffle=True)epochs = 150   # 设置模型训练的轮数,不停更新模型参数,找到最优值
acc_s = []  # 初始化了两个空列表,用于存储模型在每个epoch结束时的准确率和损失值
loss_s = []
for t in range(epochs):   # 遍历轮数print(f"Epoch {t+1}\n---------------------------")   # 表示轮数展示train(train_dataloader,model,loss_fn,optimizer)   # 调用函数train传入训练集数据加载器、初始化的模型、损失函数、优化器test(test_dataloader, model, loss_fn)  # 上述训练集训练完后有了初步的模型,现传入测试集然后在对其进行测试,然后保存模型,然后进行迭代轮数,每每遇到最大准确率则重新保存新的模型

7、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因为要遍历150次,耗费时间巨大,大家感兴趣的可以自己去实现一下!

8、生成最优模型文件

训练结束得到当前训练的最优模型,其为pt\pth\t7文件,可以直接拿过来使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总结

通过合理的模型保存策略,研究者可以在不增加额外计算成本的前提下,最大化卷积神经网络的潜在性能。

相关文章:

  • mcp 客户端sse远程调用服务端与本地大模型集成实例
  • Python 基础
  • ABAQUS多晶体材料断裂模型
  • 百度搜索 API 相比于爬虫的效率提升、价格及如何注册使用
  • Kubernetes Docker 部署达梦8数据库
  • 【EasyPan】文件上传、文件秒传、文件转码、文件合并、异步转码、视频切割分析
  • MySQL索引知识点(笔记)
  • 《大模型+Agent 企业应用实践》的大纲
  • 网络基础概念(下)
  • 驱动开发硬核特训 · Day 17:深入掌握中断机制与驱动开发中的应用实战
  • MYSQL的binlog
  • 《棒球规则》全明星比赛规则·棒球1号位
  • 爱普生FC1610BN晶体在健康监测手环的应用
  • 使用Python设置excel单元格的字体(font值)
  • JavaScript 扩展Array类方法实现数组求和
  • 【网络应用程序设计】实验一:本地机上的聊天室
  • 代码随想录训练营38天 || 322. 零钱兑换 279. 完全平方数 139. 单词拆分
  • 从零开始学习MySQL的系统学习大纲
  • HCIP(综合实验2)
  • 每日算法-哈希表(两数之和、)
  • 福建海警位金门附近海域依法开展常态化执法巡查
  • 马上评|治理计量不准确收费不规范,水电气要有明白账
  • 国际金价冲上3500美元,本月已涨超12%!分析人士提醒:警惕短期多头获利了结
  • 三部门:对不裁员少裁员的参保企业实施稳岗返还政策至今年底
  • 常方舟评《心的表达》|弗洛伊德式精神分析在我们时代的延展
  • 第三轮上海餐饮消费券本周五起报名,核销时间延长至6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