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区土地覆盖综合数据集
Land cover products of China
- 时间分辨率年
- 共享方式开放获取
- 数据大小434.73 MB
- 数据时间范围
- 元数据更新时间2020-07-17
数据集摘要
中国土地覆盖数据集包括5种产品: 1)glc2000_lucc_1km_China.asc,由GLC2000项目开发的基于SPOT4遥感数据的全球土地覆盖数据中国子集,数据名称为GLC2000.GLC2000中国区域土地覆盖数据由全球覆盖数据直接裁剪得到,它的数据说明请参考http://www-gvm.jrc.it/glc2000/defaultGLC2000.htm 2)igbp_lucc_1km_China.asc,由IGBP-DIS支持的基于AVHRR遥感数据的全球土地覆盖数据中国子集,数据名称为IGBPDIS;IGBPDIS数据的制备,采用USGS的方法,利用1992年四月到1992年三月的AVHRR数据开发出1km分辨率的全球土地覆盖数据,分类系统采取IGBP制定的分类系统,把全球分为17类.其开发以洲为单位。应用AVHRR12个月的最大化合成NDVI资料, 3)modis_lucc_1km_China_2001.asc,MODIS土地覆盖数据产品中国子集,数据名称为MODIS;MODIS中国区域土地覆盖数据由全球覆盖数据直接裁剪得到,它的数据说明请参考http://edcdaac.usgs.gov/modis/mod12q1v4.asp。 4、umd_lucc_1km_China.asc,由马里兰大学生产的基于AVHRR数据的全球土地覆盖数据中国子集,数据名称为UMd;UMd基于AVHRR数据的5个波段及NDVI数据经过重新组合建议数据矩阵,用分类树的方法进行了全球土地覆盖分类工作。其目的是希望建立一个比过去数据更高精度的数据。分类系统很大程度上采用了IGBP的分类方案。 5)westdc_lucc_1km_China.asc,由中国科学院组织实施的中国2000年1:10万土地覆盖数据,对其进行合并、矢栅转换(面积最大法),最后得到全国幅1km的土地利用数据产品,数据名称为WESTDC。WESTDC中国区域土地覆盖数据是在中国科学院1:10万按县分幅的土地资源调查的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合并、矢栅转换(面积最大法),最后得到全国幅的土地利用数据产品。采用中科院资源环境分类系统。 2:数据格式:ArcView GIS ASCII 3:网格参数: ncols 4857 nrows 4045 xllcorner -2650000 yllcorner 1876946 cellsize 1000 NODATA_value -9999 4:投影参数: Projection ALBERS Units METERS Spheroid Krasovsky Parameters: 25 00 0.000 /* 1st standard parallel 47 00 0.000 /* 2nd standard parallel 105 00 0.000 /* central meridian 0 0 0.000 /* latitude of projection's origin 0.00000 /* false easting (meters) 0.00000 /* false northing (meters)
数据文件命名方式和使用方法
ArcView GIS ASCII 格式存储
数据要求的引用方式数据引用必读
数据的引用
冉有华. (2013). 中国地区土地覆盖综合数据集. 国家青藏高原数据中心. https://doi.org/10.3972/westdc.007.2013.db. https://cstr.cn/18406.11.westdc.007.2013.db.
Ran, Y. (2013). Land cover products of China. National Tibetan Plateau / Third Pole Environment Data Center. https://doi.org/10.3972/westdc.007.2013.db. https://cstr.cn/18406.11.westdc.007.2013.db.
(下载引用: RIS格式 RIS英文格式 Bibtex格式 Bibtex英文格式 )
文章的引用
1、Youhua Ran, Xin Li & Ling Lu (2010): Evaluation of four remote sensing based land cover products over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 31:2, 391-401. ( 查看 下载 Bibtex格式 )
使用本数据时必须引用“文章的引用”中列出的文献,并进行数据的引用
参考文献
1、徐茜, 任志远, & 杨忍. (2012). 黄土高原地区归一化植被指数时空动态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科版), 40(1), 82-87. (查看| 下载)
2、高凯. 多尺度的景观空间关系及景观格局与生态效应的变化研究[D]. 华中农业大学, 2010 (查看| 下载)
3、Sun G, Chen Y, Guo R, Zhao W, Zhou W, Jia C. A plant programming of the main food crops in China[C]//World Automation Congress (WAC), 2010. 2010: 273–278. (查看| 下载)
4、何月, 张小伟, 李仁忠, 樊高峰, 蔡菊珍. 浙江省作物多熟种植制度遥感反演及其时空格局. 生态学杂志, 2011, (12):2827-2835 (查看| 下载)
5、闫瑛, 沈润平. 基于MODIS的黄河中游地表反照率时空变化特征. 安徽农业科学, 2012, (26):13023-13025+13137 (查看| 下载)
6、王海军, 靳晓华, 李海龙, 张勃, 戴声佩. 基于GIS和RS的中国西北NDVI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变化的耦合性. 农业工程学报, 2010, (11):194-203 (查看| 下载)
7、姚苏红,朱仲元,张圣微,等. 基于SWAT模型的内蒙古闪电河流域径流模拟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3(01): 175-180. (查看| 下载)
8、刘向培, 王汉杰, 何明元, 史小康. 三种土地覆盖遥感数据在中国区域的精度分析.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24):252-259+2 (查看| 下载)
9、吴楠, 高吉喜, 苏德毕力格, Taylor, H.Ricketts, Nasser, Olwero, 罗遵兰. 生态系统供给服务评估及经济价值测算. 应用生态学报, 2010, (02):409-414 (查看| 下载)
10、冉有华, 李新, 卢玲. (2009). 四种常用的全球1km土地覆盖数据中国区域的精度评价. 冰川冻土, 31(03):490-500 (查看| 下载)
11、吴雪娇, 鲁安新, 王丽红, 张华伟. 2001~2010年松木希错流域植被动态变化遥感研究.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11, (06):782-790 (查看| 下载)
12、Liu W, Zhang Q, Liu G. Influences of watershed landscape composition and configuration on lake-water quality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of China[J]. Hydrological Processes, 2012, 26(4): 570–578. doi:10.1002/hyp.8157 (查看| 下载)
13、徐慧. 基于SPOT VEGETATION数据的长江流域植被覆盖变化特征分析[D]. 华中农业大学, 2011. (查看| 下载)
14、何文莹. 基于GIS的中国大豆潜在适宜种植区评价及其未来变化趋势[D]. 兰州大学, 2011. (查看| 下载)
15、聂新艳. 规划环评中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技术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 2012. (查看| 下载)
16、王桂钢, 周可法, 孙莉, 李雪梅, 秦艳芳. 天山山区草地变化与气候要素的时滞效应分析. 干旱区地理, 2011, (02):317-324 (查看| 下载)
17、Li M, Wu Z, Qin L, Meng X. Extracting vegetation phenology metrics in Changbai Mountains using an improved logistic model[J].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2011, 21(3): 304–311. doi:10.1007/s11769-011-0471-3 (查看| 下载)
18、林德生. 三峡库区植被覆盖变化及其气候响应[D]. 华中农业大学, 2011. (查看| 下载)
19、任志远,刘焱序. 西北地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估算模型对比与其生态价值评价[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3(04): 494-502. (查看| 下载)
20、Liu C, Xue H. Research on Spatial difference of ecosystem services supply and demand in China[C]//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Application Technology (ESIAT). 2010, 3: 252–255. doi:10.1109/ESIAT.2010.5568384 (查看| 下载)
21、冉有华, 李新, 卢玲.四种常用的全球1 km 土地覆盖数据中国区域的精度评价.冰川冻土,31(3):490-500 (查看| 下载)
22、宋宏利, 张晓楠. 中国区域多源土地覆被遥感产品精度分析与验证.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22):207-214+296-297 (查看| 下载)
23、谷保静. 人类—自然耦合系统氮循环研究—中国案例[D]. 浙江大学, 2011. (查看| 下载)
24、许学工, 颜磊, 徐丽芬, 卢亚灵, 马禄义. 中国自然灾害生态风险评价.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05):901-908 (查看| 下载)
25、Xu, L., Xu, X., & Meng, X. (2013). Risk assessment of soil erosion in different rainfall scenarios by RUSLE model coupled with Information Diffusion Model: A case study of Bohai Rim, China. CATENA, 100, 74–82. https://doi.org/10.1016/j.catena.2012.08.012. (查看| 下载)
26、冉有华, 李新, & 卢玲. (2009). 基于多源数据融合方法的中国1 km土地覆盖分类制图. 地球科学进展, 024(002), 192-203. (查看| 下载)
数据使用声明
为尊重知识产权、保障数据作者的权益、扩展数据中心的服务、评估数据的应用潜力,请数据使用者在使用数据所产生的研究成果中(包括公开发表的论文、论著、数据产品和未公开发表的研究报告、数据产品等成果),明确注明数据来源和数据作者。对于转载(二次或多次发布)的数据,作者还须注明原始数据来源。
中文发表的成果致谢中参考以下规范注明:数据来源于“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http://data.tpdc.ac.cn)。
英文发表的成果致谢中依据以下规范注明: The datasets is provided by National Tibetan Plateau / Third Pole Environment Data Center (http://data.tpdc.ac.cn).
许可协议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ShareAlike 4.0 International (CC BY-NC-SA 4.0)
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https://data.tpdc.ac.cn/zh-hans/data/f1aaacad-9f42-474e-8aa4-d37f37d6482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