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25软考网工笔记】第三章 局域网(1)CSMA/CD、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最小帧长计算

目录

一、CSMA/CD

1. 局域网架构概述

2. 局域网的拓扑结构

3. CSMA

1)CSMA的三种监听算法

1、1-坚持型监听算法(继续监听,不等待)

2、非坚持型监听算法(后退随机事件)

3、P-坚持型监听算法

2)例题1

2. 冲突检测原理CD

1)冲突检测概述

2)CSMA/CD协议适用拓扑

3)例题2

4)例题3

5)例题4

6)例题5

7)CSMA/CD与信道利用率

知识小结

 二、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

1. 工作原理

1)例题1

2)例题 2

3)例题 3

4)例题4

5)例题5

2. 总结

知识小结

三、最小帧长计算

1. 能检测到冲突条件

2. 最小帧长公式 (重点)

3. 应用案例

1)例题1:CSMA/CD协议计算

2)例题2:网络最小帧长计算

3)例题3:检测碰撞时间

4)例题4:距离计算

5)复习要点

知识小结


一、CSMA/CD

1. 局域网架构概述



标准代号:局域网的标准代号是IEEE 802,由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IEEE)制定。

基本架构:局域网的基本架构可以分为两层,分别是MAC子层逻辑链路控制(LLC)子层。

  • MAC子层主要负责物理介质的访问控制
  • LLC子层主要向上对接网络层

常用协议:局域网协议众多,但大部分已被淘汰。现在广泛使用的有线协议是以太网(IEEE 802.3),无线协议是WIFI(IEEE 802.11)

2. 局域网的拓扑结构

局域网的主要特征由网络的拓扑结构所采用的协议类型,以及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决定。

定义: 局域网的拓扑结构是指连接网络设备的传输介质的铺设形式。

主要类型:

  • 星型网络
  • 总线型网络
  • 环型网络
  • 树型网络
  • 全网状型网络
  • 部分网状网络
  • 混合型网络

特点说明:

  • 早期的总线型以太网使用同轴电缆互联,后来通过集线器或交换机互联,可以构成星型或树形网络。
  • 混合型网络在实际项目应用中常见,具有冗余性,可以看作树形结构,有树根和多个叶子节点。

3. CSMA

CSM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载波监听多路访问

基本原理:发送数据之前,先监听信道上是否有人在发送。若有,说明信道正忙,否则说明信道是空闲的,然后根据预定的策略决定:

  • 若信道空闲,是否立即发送。
  • 若信道忙,是否继续监听。

1)CSMA的三种监听算法

1、1-坚持型监听算法(继续监听,不等待)
  • 原理: 只要信道变闲,就可立即发送数据。如果发生冲突,后退再试。
  • 特点: 冲突概率和利用率都比较高(双高),有利于抢占信道,减少信道空闲时间。
  • 以太网默认使用该监听算法
2、非坚持型监听算法(后退随机事件)
  • 原理: 如果信道空闲,则发送数据;如果信道忙,则后退随机时间再监听。
  • 特点: 由于随机时延后退,减少了冲突的概率,但信道利用率降低,增加了发送时延
3、P-坚持型监听算法
  • 原理:若信道空闲,以概率P发送,以概率(1-P)延迟一个时间单位,P大小可调整

2)例题1

审题过程: 题目描述了以太网介质访问控制策略中的一种监听算法,并询问该算法的名称和主要特点。

解题思路: 根据题目描述,“一旦介质空闲就发送数据,假如介质忙,继续监听,直到介质空闲后立即发送数据”,这与1-坚持型监听算法的原理相符。

选项分析:

  • A. 1-坚持型:符合题目描述,是正确答案。
  • B. 非坚持型:不符合题目描述,因为非坚持型在信道忙时会后退随机时间,而不是继续监听。
  • C. P-坚持型:不符合题目描述,因为P-坚持型在信道空闲时会以概率P发送,而不是立即发送。
  • D. 0-坚持型:不存在这种监听算法。

答案: A, B(介质利用率和冲突概率都比较高)

易错点: 容易误选非坚持型或P-坚持型,需要准确理解各种监听算法的原理和特点。

2. 冲突检测原理CD

1)冲突检测概述

载波监听限制: 载波监听只能减小冲突的概率,不能完全避免冲突

带宽浪费问题: 若帧比较长或两个帧发生冲突还继续发送,会浪费网络带宽。

边发边听方法: 发送站应采取边发边听的冲突检测方法,以减少带宽浪费。

  • 发送接收比较: 发送期间同时接收,并把接收的数据与站中存储的数据进行比较
  • 无冲突继续: 若比较结果一致,说明没有冲突,继续发送。
  • 冲突处理: 若比较结果不一致,说明发生了冲突,立即停止发送,并发送一个简短的干扰信号(Jamming),使所有站都停止发送。
  • 发送Jamming后等待:发送Jamming之后等待一段随机长的时间,重新监听,再试着发送。

2)CSMA/CD协议适用拓扑

适用拓扑: 对总线型、星型和树型拓扑,访问控制协议是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Detection,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

算法优势: 带冲突检测的监听算法把浪费带宽的时间减少到检测冲突的时间

3)例题2



选项A: 每个节点按照逻辑顺序占用一个时间片轮流发送。这是TDMA的特点,不是CSMA/CD,故A错误。

选项B: 每个节点检查介质是否空闲,如果空闲立即发送。这是CSMA/CD的基本行为,故B正确。

选项C: 每个节点想发就发,如果没有冲突则继续发送。CSMA/CD在发送前会检测信道是否空闲,故C错误。

选项D: 得到令牌的节点发送,没有得到令牌的节点等待。这是令牌环或令牌总线的特点,不是CSMA/CD,故D错误。

答案: B

4)例题3



选项A: 再次收到目标站的发送请求后。这不是CSMA/CD协议规定的重新发送条件,故A错误。

选项B: 在JAM信号停止并等待一段固定时间后。CSMA/CD协议规定等待的是随机时间,不是固定时间,故B错误。

选项C: 在JAM信号停止并等待一段随机时间后。这是CSMA/CD协议规定的重新发送条件,故C正确。

选项D: 当JAM信号指示冲突已经被清除后。JAM信号本身不指示冲突是否清除,只是通知所有站停止发送,故D错误。

答案: C

5)例题4



6)例题5

选项A: 用于检测网络中的冲突和碰撞。这是CSMA/CD的核心功能,故A正确。

选项B: 用于检查网络连接的状态。这不是CSMA/CD的功能,故B错误。

选项C: 用于监测网络带宽的利用率。虽然CSMA/CD有助于提升带宽利用率,但这不是其直接功能,故C错误。

选项D: 用于检查数据包的完整性。这不是CSMA/CD的功能,故D错误。

答案: A

7)CSMA/CD与信道利用率

传播时延与传输时延: CSMA/CD充分利用传播时延小于传输时延的特性,当检测到碰撞时,能够快速中止传输,减少信道时间的浪费。

信道利用率提升: 通过冲突检测机制,CSMA/CD能够在冲突发生时及时检测并处理,从而减少因碰撞带来的影响,提升信道利用率。

知识小结

知识点

核心内容

考试重点/易混淆点

难度系数

局域网架构

局域网标准代号、制定机构、基本架构分层

局域网的基本架构、制定机构名称

以太网和WIFI

以太网(802.3)、WIFI(802.11)是现用广泛的局域网协议

以太网和WIFI的标准代号

局域网拓扑结构

总线型、环形、树形、全网状、部分网状、混合型

各种拓扑结构的特征和应用场景

CSMA技术

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发送前监听信道是否空闲

CSMA的基本原理和监听策略

监听算法

一杠坚持型、非坚持型、p杠坚持型

三种监听算法的特点和区别

一杠坚持型

信道空闲立即发送,冲突后退再监听

立即发送策略和高冲突概率

非坚持型

信道忙则后退随机时间再监听

后退策略和信道利用率降低

p杠坚持型

结合前两者,以p概率决定后退或发送

p值调整和信道使用控制

冲突检测原理

边发边听,比较发送和接收数据是否一致

冲突检测的核心原理和作用

冲突检测作用

减少冲突后信道浪费,提高带宽利用率

冲突检测对带宽利用率的影响

冲突后处理

发送干扰信号,等待随机时间后重新监听发送

冲突后的处理流程和再次发送策略

 二、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

1. 工作原理

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工作原理如下:

(1)检测到冲突后,马上停止发送数据,并等待随机时间再发送数据。

(2)等待的随机时间=t*Random[0,1, .. 2^k-1]

  • 等待随机时间: 等待的随机时间由公式t×Random[0,1,...,2k−1]决定,其中t是基本退避时间(固定值),Random表示随机函数,k=min⁡[重传次数,10]。
  • 重传次数与k的关系: 如果重传12次,则k=min⁡[12,10]=10,可能等待的时间是t×Random[0,1023],共有1024种可能。
  • 退避时间的随机性: 每次站点等待的时间都是随机数,后一次退避时间不一定比前一次长。
  • 冲突概率的降低: 重传次数越多,退避窗口(即Random取值范围)越大,从而降低冲突概率。但只能降低冲突概率,不能杜绝冲突。
  • 网络繁忙或故障的判断: 如果连续发生16次碰撞,认为网络繁忙或故障,不再尝试发送。

1)例题1



题目: 采用CSMA/CD进行介质访问,两个站点连续冲突3次后再次冲突的概率是多少?

  • 解法一: 常规解法,计算每次冲突后的k值及随机区间。冲突3次后,k=3,随机区间为[0,7],两个站点再次冲突的概率是两者随机到相同时间的概率,即1/8。
  • 解法二: 简化公式,冲突概率为1/2^n(n表示已经发生冲突的次数,n≤10)。冲突3次后,概率为1/2^3=1/8.

答案:C

2)例题 2



题目: 以太网采用CSMA/CD协议,当冲突发生时,关于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的错误论述是哪一个?

  • 选项A分析: 冲突次数越多,后退的时间越短。这是错误的,因为冲突次数越多,k值越大,后退的总体时间应该越长。:
  • B选项(平均后退次数与负载大小有关)是正确的。
  • C选项(后退时延的平均值与负载大小有关)也是正确的。
  • D选项(重发次数达到一定极限后放弃发送)同样是正确的。

答案:A

3)例题 3



题目: 以下关于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的描述中,正确的是哪一个?

  • 选项A分析: 每次站点等待的时间是固定的,这是错误的,因为等待时间是随机的。
  • 选项B分析: 后一次退避时间一定比前一次长,这也是错误的,因为每次等待时间都是随机数。
  • 选项C分析: 发生冲突不一定是站点发生了资源抢占,这是正确的,冲突也可能由线路故障等原因引起。
  • 选项D分析: 通过扩大退避窗口杜绝了再次冲突,这是错误的,因为扩大退避窗口只能降低冲突概率,不能杜绝冲突。

4)例题4



题目: 在CSMA/CD中,同一个冲突域中的主机连续经过3次冲突后,每个站点在接下来信道空闲的时候立即传输的概率是多少?

解析: 立即传输即等待时间为0,发生3次冲突后,随机区间为[0,7],立即传输(等待时间为0)的概率是1/8,即0.125。

答案:D

5)例题5



题目: 在100Base-T以太网中,若争用时间片为25.6us,某站点在发送帧时已经连续3次冲突,则基于二进制指数回退算法,该站点需等待的最短和最长时间分别是多少?

解析: 连续3次冲突后,k=3,随机区间为[0,7]。最短时间为随机到0,即0us;最长时间为7乘以争用时间片25.6us,即179.2us。

答案:A

2. 总结

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的核心: 通过随机等待时间来降低冲突概率,重传次数越多,等待时间可能越长。

重要参数: 基本退避时间τ,重传次数与k的关系,随机函数Random。

极限情况: 连续16次碰撞后认为网络繁忙或故障,不再尝试发送。

知识小结

知识点

核心内容

考试重点/易混淆点

难度系数

二进制指数退币算法工作原理

检测到冲突后停止发送数据,等待随机时间后再发送

工作原理两步:停止发送、等待随机时间

🌟

随机时间计算公式

等待时间=套×随机函数,套为基本退币时间,random为随机函数

套的值可能因教材不同而异,但为固定值

🌟

随机函数中的变量k

k=重传次数和10的最小值

k值影响随机区间范围

🌟🌟

随机区间范围

从0到2的k次方-1

如k=10,则区间为0到1023

🌟

后退时间特性

每次站点等待时间为随机数,后一次退避时间不一定比前一次长

随机性导致后退时间不确定

🌟

冲突与重传次数关系

重传次数越多,退避窗口值越大,降低冲突概率

不能杜绝冲突,只能降低概率

🌟🌟

极限重传次数

连续发生16次碰撞后认为网络繁忙或出现故障,不再尝试发送

16次是极限值,考试易出题

🌟

CSMA/CD协议中冲突后算法应用

以太网采用CSMA/CD协议,冲突时通过二进制指数后退算法计算后退时延

算法应用场景

🌟

错误论述识别

“冲突次数越多,后退时间越短”为错误论述

冲突次数多,k值大,后退时间应更长(平均而言)

🌟

后退时间与负载关系

平均后退次数与负载大小有关,负载高则冲突次数多

负载与冲突次数的关系

🌟

重发次数极限后的处理

重发次数达16次后放弃发送

极限处理机制

🌟

二进制指数退币算法描述判断

正确描述:发生冲突不一定是站点资源抢占,也可能是故障

错误描述:等待时间固定、后一次退避一定比前一次长、能杜绝冲突

🌟

立即传送概率计算

连续三次冲突后,立即传送(随机到0)的概率为1/8

理解“立即传送”即随机到0

🌟

具体计算题示例

给定征用时间和连续冲突次数,计算等待的最短和最长时间

套用公式计算,注意单位换算

🌟🌟

三、最小帧长计算

1. 能检测到冲突条件

检测原理: 能检测到冲突的条件是发送时间≥传送时间+确认时间,即L/R≥2×d/v,则推出最小帧长公式。其中确认帧传输时间t3通常忽略不计,因为以太网中确认帧(如64字节)很小。

时间关系: 传送时间(t2)和确认时间(t4)相等,都是信号在介质中的传播时间,因此简化为2倍传播时延。

也就是说满足t1>= 2t2才能检测到冲突,经过转换得到L/R>=2d/v。

2. 最小帧长公式 (重点)



最小帧长公式:Lmin=2R×d/v

参数说明:

  • R: 网络数据速率(如10Mbps)
  • d: 最大传输距离(单位:米)
  • v: 信号传播速度(电缆中约为2×108m/s)

记忆要点: 公式需考前重点记忆,同时明确各参数物理意义。

3. 应用案例

1)例题1:CSMA/CD协议计算

审题: 已知段长1000m,速率10Mbps,传播速度200m/μs(即2×10^8m/s)

  • 计算: 代入公式Lmin=2×10^7×1000/(2×10^8)=100bit
  • 技巧: 单位换算时注意1Mbps=10^6bps,1μs=10^-6s
  • 答案: B.100

2)例题2:网络最小帧长计算



  • 参数对应: R=100Mbps(10^8bps),d=2000m,v=2×10^8m/s
  • 简化计算: 公式约简后得Lmin=d,直接得2000 bit
  • 易错点: 距离单位必须统一为米,速率单位统一为bps
  • 答案: B.2000

3)例题3:检测碰撞时间



关键概念: 冲突窗口=2倍传播时延(往返时延)

极端情况: 最晚检测到碰撞发生在信号到达终点时,此时需等待碰撞信号返回

  • 计算: 已知往返时延100μs即最长检测时间
  • 答案: D.100微秒

4)例题4:距离计算

公式特性: 本题特殊条件下公式简化为Lmin=d

  • 逻辑推导: 帧长减少80位则距离同步减少80米
  • 验证: 代入R=10^8bps,v=2×10^8m/ss,验证简化关系
  • 答案: B.减少80米

5)复习要点

冲突检测的物理意义(发送时间≥2×传播时延

公式Lmin=2R×d/v的三种考法:计算帧长、计算距离、判断检测时间

单位换算的准确性(特别是Mbps与m/μs的转换)

知识小结

知识点

核心内容

考试重点/易混淆点

难度系数

最小增长公式

L = 2r × d / v<br>(r: 网络速率,d: 距离,v: 传播速度)

公式推导与字母含义对应

⭐⭐⭐

冲突检测条件

数据帧发送时间 ≥ 传播时间 + 确认时间<br>(t1 ≥ t2 + t4,通常简化为 t1 ≥ 2t2)

忽略确认帧时间(t3)的原因

⭐⭐

单位换算

1M = 10⁶,光速/电缆速度 = 2×10⁸ m/s

微秒与秒、千米与米的转换

⭐⭐⭐

典型考题解析

2017年网工题:10M速率,1km距离 → 最小帧长=100比特<br>2023年题:往返时延=100μs → 最长碰撞检测时间=100μs

极端情况分析(碰撞点位置)

⭐⭐⭐⭐

公式变形应用

最小帧长减少80位 → 距离同步减少80米(L=d时)

变量间的直接比例关系

⭐⭐⭐

相关文章:

  • C语言学习记录(16)文件操作7
  • VScode-py环境
  • 用全新发布的ChatGPT-o3搜文献写综述、专业审稿、降重润色,四个步骤轻松搞定全部论文难题!
  • element-plus中,Steps 步骤条组件的使用
  • 从“堆料竞赛”到“体验深耕”,X200 Ultra和X200s打响手机价值升维战
  • 第 7 篇:总结与展望 - 时间序列学习的下一步
  • ubuntu--汉字、中文输入
  • 1-1 什么是数据结构
  • Python 金融量化分析
  • pytest基础-new
  • 泰迪智能科技大模型应用平台功能特色优势
  • 代码随想录第21天: 回溯算法3
  • HAL库(STM32CubeMX)——高级ADC学习、HRTIM(STM32G474RBT6)
  • 策略模式:思考与解读
  • 版本控制利器——SVN简介
  • 浙江大学DeepSeek 公开课 第三季 第1期讲座 - 马东方教授 (附PPT下载) by突破信息差
  • 多线程出bug不知道如何调试?java线程几种常见状态
  • 《C/C++预定义宏深度剖析:编译上下文获取指南》
  • RSS 2025|苏黎世提出「LLM-MPC混合架构」增强自动驾驶,推理速度提升10.5倍!
  • unity打包安卓时的签名文件jks转换keystore
  • 关税飓风下的跨境电商人:已度过焦虑期,和中国做生意是美国最优解
  • 针对“二选一”,美团再次辟谣
  • 动力电池、风光电设备退役潮来袭,国家队即将推出“再生计划”
  • 62岁中国国际商会副会长、康力电梯创始人王友林逝世
  • 清华成立教育学院:加快高层次人才培养、加强教育学科建设
  • 沉浸式表演+窥探式观演,《情人》三登人艺实验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