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穿拖鞋的汉子,魔都中坚持长期主义的汽车电子工程师。
老规矩,分享一段喜欢的文字,避免自己成为高知识低文化的工程师:
钝感力的“钝”,不是木讷、迟钝,而是直面困境的韧劲和耐力,是面对外界噪音的通透淡然。
生活中有两种人,一种人格外在意别人的眼光;另一种人无论别人如何,他们始终有自己的节奏。
过度关注别人的看法,会搅乱自己的步调,让自己更加慌乱。与其把情绪的开关交到别人手中,不如把有限的精力用在提升自己上,久而久之,你自然会更加优秀。
时间不知不觉中,来到新的一年。2025开始新的忙碌。成年人的我也不知道去哪里渡自己的灵魂,独自敲击一些文字算是对这段时间做一个记录。

一、商用车与农用车电气/电子架构背景信息
商用车与农用车电气/电子架构的演进,是技术升级、市场需求与政策驱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核心背景信息可从技术迭代、行业需求、法规约束三方面展开分析:
1、技术驱动:从机械控制到智能网联的跃迁
-> 电子化基础奠定
继电器向半导体器件转型:传统商用车配电盒依赖熔断丝与继电器,存在寿命短、维护成本高、无法独立控制等问题。现代架构采用HSD(高边开关)与MOSFET(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替代,实现精准配电与上下电时序编程,例如特斯拉Model 3在电源分配中大量使用低RDS_ON MOSFET,提升效率并降低发热风险。
线控系统普及:线控转向、制动技术(如曼恩重卡的主制动EBS+冗余制动rEBS+冗余制动ETB方案)取代机械连接,通过双冗余设计确保系统可靠性,主制动失效时冗余系统可在20ms内接管,满足L3级自动驾驶安全需求。
-> 通信架构升级
车载以太网引入:商用车逐步采用千兆以太网替代传统CAN总线,提升数据吞吐量,支持智能驾驶与车联网需求。例如,曼恩新架构通过以太网连接中央计算单元CVM与云平台,实现车辆远程诊断与数字服务。
多模态通信冗余:结合5G、V2X与卫星通信,确保车辆在复杂环境下的数据传输稳定性。例如,图森未来无人重卡在中亚-欧洲跨境运输中,通过5G+卫星混合组网实现车队远程监控。
2、行业需求:效率、安全与成本的三重博弈
-> 运营效率提升
车队管理智能化:通过远程信息处理单元(RTU)实时采集车辆位置、性能数据(如发动机转速、油耗),结合AI算法优化路线规划与维护周期。例如,G7数字货舱平台为冷链物流车队规划路径,降低空驶率15%,油耗降低8%。
农机集群协同:在农业领域,基于GIS地图与任务优先级算法,实现多台农机协同作业。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