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棉花糖实验新解

  • 书名 :《不要挑战人性》一潘楷文
  • 书摘

        2018年5月25日,纽约大学的泰勒·瓦特、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葛瑞格·邓肯和权浩南在心理学领域的顶级期刊《心理科学》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宣称推翻了著名的斯坦福棉花糖实验。
这三位作者是这么评价棉花糖实验的:孩子能否取得成功,并不取决于孩子是否有延迟满足的能力,而取决于孩子背后的家庭。这三位研究者发现了当年米歇尔做棉花糖实验时所犯的致命错误——参加实验的孩子只有不到90名,而且这些孩子居然通通来自斯坦福大学校园里的幼儿园,也就是说,这些孩子有着极为相似的家庭背景,他们的父母基本上都是斯坦福大学的教职员,是社会精英、高级知识分子,我们单凭直觉就能知道,这些孩子的前途肯定不会差到哪里去。
        三位研究者在新的实验中,将参加实验的孩子的数量扩大了约十倍,增加到900名。研究者还充分考虑了孩子父母的背景,比如种族、社会地位、经济背景、信奉的宗教等等,尽量做到多元化,参加实验的孩子的父母之中既有普通工薪族,也有商界精英,既有高学历者,也有低学历者。实验过程和米歇尔所做的实验的过程一模一样,实验结果会怎样呢?
        实验结果显示,能不能抵御得住棉花糖的诱惑与孩子未来发展得好不好没有半点关系。并且,实验得出一个令人心酸的结论——有钱人家的孩子普遍比穷人家的孩子更能抵御棉花糖的诱惑,更愿意等待,更倾向于信任他人,表现出更多的合作倾向。相比较而言,那些家庭条件比较差的孩子,尤其是非洲裔孩子、拉丁裔孩子等,更没有耐心多等一会儿,更加在乎眼前的第一颗棉花糖。
        三位研究者一致认为,孩子的家庭条件才是影响孩子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这里的家庭条件并不仅仅指经济条件,也指父母是否能为孩子提供物质上和精神上的稳定感。对穷人家的孩子来说,今天有棉花糖吃,明天可能就没有,因此对他们来说,等待的风险要远远大于收益。穷人家孩子的父母往往因为自身能力和家庭条件的限制,无法给孩子做出过多的承诺,即使答应了也可能会变成空头支票,所以穷人家的孩子不愿意等待;而那些富人家的孩子则不同,他们的父母受教育程度高,收入也多,有更多的资源可以用来满足孩子的要求,并且他们对孩子讲诚信,也更秉持公平、平等的价值观,对富人家的孩子来说,等待的收益要大于风险。因此,这些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就更强。过往的经验告诉这些孩子,他们的父母能够保证他们衣食无忧,这让他们对未来有更稳定的预期,并且对外部环境更加有控制感。
        新棉花糖实验告诉我们,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并不取决于他自己,而是取决于他的家庭背景。家庭能否为孩子提供物质和精神层面的稳定感,才是孩子能否在长大后走向成功的关键因素。
那些曾经能做到延迟满足的孩子后来取得成功,不是因为他们自控力有多好,而是因为他们的家庭与他们所处的环境让他们心理上获得了持续的稳定感。对未来的稳定预期会让他们觉得生活有希望、有盼头。正是这种稳定感给孩子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贫穷的本质是心理上的稀缺状态,这种状态会催生出固有的思维模式——稀缺思维,让人们只关注当下的得失,尤其是那些跟生存需求和安全需求直接相关的因素,而不是自我实现这样的需求。客观来说,稀缺思维是有好处的,这种状态会令大脑将一切资源都集中在最紧迫的需求上,让人们更敏锐地感觉到一块钱、一分钟、一卡路里热量、一个微笑的价值。但是,稀缺思维的重大副作用在于它会不断消耗人的精力和意志力,减少大脑的“带宽”。
        穆来纳森举了一个例子:印度蔗农在甘蔗收获前,因为资金紧张,其智商测试成绩比甘蔗收获后低十几分之多。稀缺状态会像魔咒般控制住人们的大脑,令人们的视野变得狭隘,降低洞察力和思维的前瞻性。穷人不是对钱想得不够多,忙碌的人也不是对时间想得不够多,他们正是因为想得太多,才陷入了心理上的稀缺状态,导致压力占用了他们的大脑,白白消耗了认知资源。
孩子心理上的稀缺不仅包括物质上的稀缺,比如吃、喝、拉、撒、睡、玩等需求得不到满足,还包括关系和情感上的稀缺,也就是被关注、被理解、被看见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如果孩子跟抚养者建立深厚依恋关系的需求长时间得不到及时的满足,那么孩子的心理就会进入稀缺状态。那些从小没有得到足够的家庭关爱,甚至受到父母虐待的孩子,心理一直处于严重的稀缺状态,并会感受到巨大的压力。
        压力会导致大脑中糖皮质激素的水平异常,从而影响孩子的大脑发育。可悲的是,由于此时孩子的语言能力还没有发展起来,他们即使感受到了压力,也没有办法用语言将自己感受到的压力表达出来。压力得不到释放,就会一直存在。那些从小缺爱、常常生活在惊恐状态下的孩子,就像是把大脑泡在了装满糖皮质激素的缸里。而过多的糖皮质激素不仅会直接损害孩子的认知能力、自控能力、共情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妨碍大脑额叶皮质的成长,还会损害负责短时记忆的海马体。这些经常倍感压力的孩子大脑中负责处理恐惧、愤怒和暴力的杏仁核往往会比其他孩子更加发达,哪怕导致他们产生压力的事件已经结束了,他们也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恢复过来。不仅如此,经常性地让孩子感受到压力,还会损害孩子大脑中的多巴胺奖励系统,使得孩子的多巴胺D2受体的感受性降低。在同等外界环境的刺激作用下,多巴胺D2受体感受性低的孩子需要更多的外界刺激才能产生能让他们感受到与其他孩子同等程度快乐的多巴胺。因此,这类孩子很容易形成成瘾行为,比如玩游戏上瘾、酒精上瘾、对药物形成依赖等,而且容易患上抑郁症。

相关文章:

  • Linux-scp命令
  • 3DMAX 常用渲染器对比及渲染 101 云平台优势
  • (EtherNet/IP 转 EtherNet/IP)EtherCAT/Ethernet/IP/Profinet/ModbusTCP协议互转工业串口网关
  • 存储器综合:内存条
  • 【NLP 69、KG - BERT】
  • linux sysfs的使用
  • μC/OS 版本演进过程 | uC/OS-II 和 uC/OS-III 有什么区别?
  • 运维:概念、模式与硬件基础
  • 使用Python可视化莫比乌斯带
  • 【leetcode题解】滑动窗口
  • STM32 栈地址起始位置不正确
  • V5验证官网滑块验证码WSS协议逆向算法分析
  • 【知识】性能优化和内存优化的主要方向
  • 多进程队列
  • 前端笔记-Vue3(上)
  • http 文件下载和上传服务
  • 经典文献阅读之--SSR:(端到端的自动驾驶真的需要感知任务吗?)
  • ubuntu18.04启动不了修复
  • PythonWeb
  • 【AI论文】生成,但验证:通过回顾性重采样减少视觉语言模型中的幻觉
  • 广东省东莞市委原书记、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徐建华被开除党籍
  • 运油-20亮相中埃空军联训
  • 85岁眼科专家、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原眼科主任喻长泰逝世
  • 撤销逾千名留学生签证,特朗普政府面临集体诉讼
  • 长安汽车辟谣抛弃华为,重奖百万征集扩散不实内容的背后组织
  • 冲线!“天工”夺得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马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