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2025北京副中心马拉松赛
1、比赛路线比较绕,导致多跑出来600米的距离;平均300米比较常见,因为进出补给站、拍照等会多跑出来一些;
2、全程心率保持的比较稳,几乎没有超出150,但是在39-40公里时,出现了轻微的头晕、眼黑的症状。大概率是因为水分和电解质过度流失导致的。
以下是对第二条的复盘:
以下是出现症状的可能原因分析(答案来自kimi 人工智能):
电解质失衡
-
未补充盐丸 :在长时间的马拉松运动中,身体会通过汗水排出大量电解质,如钠、钾、钙、镁等。而该跑者全程未补充盐丸,仅靠饮食摄入的电解质难以满足身体需求。当电解质失衡时,会影响神经、肌肉等正常功能,导致头晕、心慌等症状。
-
电解质补充不及时 :即使摄入了含有电解质的食物,如香蕉(含钾)、喝了奶(含钙、镁等),但如果在运动过程中没有及时、规律地补充,仍可能在运动后期出现电解质缺乏的情况。比如在 39 公里和 42 公里时出现的症状,可能与此时身体电解质储备已严重不足有关。
低血糖
-
能量胶摄入相对不足或不及时 :虽然该跑者在起跑前 20 分钟及跑了 10 公里、17.5 公里、22.5 公里、30 公里时分别吃了能量胶,但马拉松全程耗时较长,身体对糖分的消耗持续且巨大。在运动后半程,可能能量胶提供的糖分已不能满足身体需求,导致血糖降低,从而出现头晕、眼黑、心慌等低血糖症状。
-
能量胶与其他食物协同不足 :仅靠能量胶补充能量可能不够,因为能量胶主要是快速供能的糖分,而香蕉等食物提供的能量相对缓慢且有限。若没有合理搭配其他能量来源,可能在运动过程中出现能量供应不足的情况。
脱水
-
水分摄入不足 :每 5 公里喝 2 小口水,可能对于长时间的马拉松运动来说,水分摄入量不足。在跑步过程中,身体不断通过汗水散热,导致水分大量流失,若补水不及时或不足,会使血液黏稠度增加,影响血液循环,进而导致头晕等不适症状。
-
天气变化影响 :天气为阴转晴,9 点半出太阳后,气温可能会逐渐升高,身体出汗量增加,进一步加重脱水风险。而该跑者在 10 点 45 左右(太阳已经出来一段时间,气温可能有所上升)出现头晕症状,可能也与脱水有关。
运动强度与身体适应性
-
运动强度过大 :马拉松是一项高强度的耐力运动,对于身体机能要求较高。如果跑者的日常训练强度不够,或者对马拉松运动的适应性不足,在运动后期身体机能下降时,就容易出现头晕、心慌等不适症状。
-
身体疲劳积累 :随着跑步距离的增加,身体疲劳逐渐积累,肌肉、心血管等系统功能都会受到影响。当疲劳达到一定程度时,身体的调节功能可能会出现紊乱,从而引发头晕、眼黑等症状。
其他可能因素
-
低血压 :长时间跑步后,身体处于应激状态,血管扩张,如果此时突然停止运动或运动强度骤减(如从跑步改为慢跑),可能会导致回心血量减少,血压骤降,从而出现头晕、眼黑等症状。
-
心脏问题 :虽然不能确定该跑者存在心脏疾病,但如果本身存在潜在的心脏问题,如心律失常、冠心病等,在长时间高强度的运动过程中,心脏负担加重,可能会出现心慌、头晕等不适症状。不过,根据该跑者在服用赛速饮和盐丸后症状缓解的情况,暂时不能明确判断是心脏问题导致。